今天牠們乖乖的讓我拍到爽, 真幸運! 因為相機是類單眼, 所以照片還是不甚優, 請包涵, 謝謝!
成鳥, 冬羽(非繁殖羽), 攝於桃園縣大園鄉, 9/10/2012
疑似亞成鳥, 攝於桃園縣大園鄉, 9/10/2012
與小環頸鴴及鷹斑鷸的大小比較, 攝於桃園縣大園鄉, 9/10/2012
影片, 攝於桃園縣大園鄉, 9/10/2012
| 中文名: | 燕鴴 | 
| 英名: | Oriental Pratincole, Grasshopper-Bird, Swallow-Plover | 
| 別名: | 東方燕鴴、土燕子 | 
| 學名: | 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1795) | 
| 目名: |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 
| 科名: | 燕鴴科(Glareolidae) | 
| 種別: | 獨立種 | 
| 保育等級: | 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台灣農委會原本列為第 II 級珍貴稀有保育類, 現已降級為第 III 級應予保育類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普遍夏候鳥 | 
| 主要食物: | 昆蟲、金龜子、蚊蠅、蜻蜓等等 | 
| 棲地: | 濕地、水田、旱田、海岸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夏季成群出現於濕地、水田, 會做出"擬傷"的動作吸引敵人, 保護幼鳥或趁隙逃逸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23cm, 上體為褐色系, 下體為白色與淡褐色, 型態類似燕子, 和燕子一樣會獵捕翅膀上的昆蟲, 故名燕鴴. 夏羽: 眼睛下方有一條細長的黑線向下延伸到喉部, 狀如帶著一條黑色的頸圈, 嘴黑色, 嘴基紅色, 翅膀褐色, 背部淡褐色, 後頸、喉、胸及上腹為淡淡的乳褐色, 前頸及下腹接近乳白色, 尾羽黑褐色 冬羽: 黑色的頸圈不明顯, 嘴黑色, 嘴基內側紅色消失, 翅膀褐色, 背、喉、頸、胸及後頸淡褐色.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主要繁殖於俄羅斯東部與中國及蒙古交界地區、日本部份地區、蒙古、中國大陸東北及東部沿岸、中南半島、印度部份地區、台灣、菲律賓群島等地 | 
| 避寒或避暑地: | 冬季南遷回南洋、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澳洲北部及內陸部分地區、斯里蘭卡等地避寒 | 
| 拍攝時間: | 9/10/2012 | 
| 拍攝地點: | 桃園縣大園鄉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 補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