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鳳頭蒼鷹(Crested Goshawk), 7/3/2014

路過台北自由廣場, 再拍鳳頭蒼鷹, 前年台北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的2隻鳳頭蒼鷹雛鳥中, 只1隻存活, 今年2隻雛鳥順利在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長大, 台灣特有亞種鳳頭蒼鷹被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根據 2012 年 IUCN 紅皮書的報告, 數量逐漸減少中, 但全球包括其他亞種的鳳頭蒼鷹則被 IUCN 紅皮書列為 Least Concern(無危), 鳳頭蒼鷹與松雀鷹外觀一模一樣, 極易混淆, 辨識重點在於鳳頭蒼鷹的中趾與其他腳趾等長, 而台灣松雀鷹的中趾特長, 明顯長於其他腳趾, 松雀鷹體型較小.


↓ 攝於 7/3/2014, 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IMG_9885





IMG_9911





IMG_9874





IMG_9855





IMG_9943_





IMG_9971





↓ 練功, 先把樹葉向上拋, 模擬獵物在空中飛, 再加以撲擊

IMG_0258





↓ 練功, 獵物落地

IMG_0261





↓ 台北 37 度高溫, 不泡個冷水藻, 對不起自己

IMG_0301





IMG_0320





IMG_0028





IMG_0009





IMG_0036





中文名:鳳頭蒼鷹
別名:台灣蒼鷲, 鳳頭雀鷹
英名:Crested Goshawk
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 (Temminck, 1824)
目名:鷹形目(Falconiformes)
科名:鷲鷹科(Accipitridae)
種別: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但台灣特有種則被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鳥類, 鼠, 蜥蜴, 昆蟲
棲地:林地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單獨出現, 天亮即埋伏於樹林隱密處獵食, 會在空中盤旋, 中午及黃昏再獵食.
特徵:一般特徵: 全長約 41~48 公分, 嘴黑色, 嘴爪彎曲銳利, 成鳥眼金黃色或橙色, 羽色大致為鼠灰色, 腹部白色, 有暗褐色橫斑, 腳黃色, 飛行時翼常下壓抖動, 雄鳥頭頂偏灰黑色, 雌鳥頭頂偏褐色, 雌鳥體型略大於雄鳥, 雄鳥喉部縱紋為黑色, 雌鳥喉部縱紋為暗褐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台灣松雀鷹的中趾特長, 明顯長於其他腳趾
繁殖地:台灣特有亞種僅分佈於台灣, 其他亞種普遍分佈於東南亞中低海拔之闊葉林.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特有亞種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7/3/2014
拍攝地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紅耳鵯(Red-whiskered Bulbul), 7/2/2014

再拍汐止的紅耳鵯, 紅耳鵯在香港的公園很普遍, 在台灣則為稀有引進鳥, 籠中逸鳥, 2011年5月曾出現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219巷的鬼店附近, 當時因太晚去而失之交臂, 這次在汐止築巢育雛, 個人終於趕上熱潮, 受限於鏡頭太短, 純記錄, 照片傷眼請包涵.


↓ 攝於新北市汐止, 7/2/2014

IMG_8885





IMG_8899





IMG_8913





IMG_8822





IMG_8860





IMG_8847





IMG_8834





中文名:紅耳鵯
俗名:紅頰鵯、高雞冠、高冠鳥、黑頭公
英名:Red-whiskered Bulbul
學名:Pycnonotus jocosus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鵯科(Pycnonotidae)
種別: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引進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樹林、公園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樹林或公園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0~22公分, 上半身大致為褐色, 下半身大致為白色, 頭頂及後頸黑色, 有長而直立的黑色冠羽, 成鳥耳羽紅色, 因而得名, 頰白色並有一下弦月形黑條紋, 喉白色, 尾下覆羽紅色; 雌鳥類似雄鳥, 但黑色部份都換成黑褐色; 亞成鳥耳羽黑色, 尾下覆羽棕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中國大陸南部與西南部, 印度半島, 尼泊爾, 不丹, 孟加拉, 中南半島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當地
拍攝時間:7/2/2014
拍攝地點:新北市汐止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斑文鳥(Scaly-breasted Munia), 6/29/2014

台北植物園的稻米又成熟了, 一群斑文鳥聞香而來, 大快朵頤, 斑文鳥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留鳥, 常常成群出現於農田及雜草叢, 發出小而短的嘰嘰喳喳聲, 以植物種子為主食.



↓ 大快朵頤, 無視人的存在

IMG_8359





IMG_8308





IMG_8330





IMG_8332





IMG_8414





IMG_8404





IMG_8469





IMG_8508





IMG_8577





IMG_8595





IMG_8248





中文名:斑文鳥
別名:黑嘴筆仔
英名:Nutmeg Mannikin, Scaly-breasted Munia, Spice Finch
學名:Lonchura punctulata topela (Swinhoe, 1863)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梅花雀科(ESTRILD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種子
棲地:平地、農地、草叢、草原
海拔:低海拔
習性:成群出現於農田, 雜草叢, 草原, 濕地草叢, 開闊林區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 12 cm, 全身大致為褐色, 嘴黑色呈三角錐型, 成鳥腹部白色有鱗狀紋, 幼鳥則無; 成鳥臉與喉為較深的褐色.
繁殖地: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東南部及西南部, 台灣, 東南亞, 孟加拉, 印尼, 婆羅洲, 蘇拉威西, 東帝汶, 菲律賓, 印度, 斯里蘭卡等地, 在美洲及澳洲屬於引進種.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的斑文鳥不遷徙
拍攝時間:6/29/2014
拍攝地點:台北植物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鳳頭蒼鷹(Crested Goshawk), 6/29/2014

前年台北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的2隻鳳頭蒼鷹雛鳥中, 只1隻存活, 今年2隻雛鳥順利在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長大, 台灣特有亞種鳳頭蒼鷹被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根據 2012 年 IUCN 紅皮書的報告, 數量逐漸減少中, 但全球包括其他亞種的鳳頭蒼鷹則被 IUCN 紅皮書列為 Least Concern(無危), 鳳頭蒼鷹與松雀鷹外觀一模一樣, 極易混淆, 辨識重點在於鳳頭蒼鷹的中趾與其他腳趾等長, 而台灣松雀鷹的中趾特長, 明顯長於其他腳趾, 松雀鷹體型較小.


↓ 飛簷走壁, 攝於 6/29/2014, 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IMG_8195

↓ 已會自行獵取食物, 獵物包含斑鳩/小鳥/蟬/蜥蝪等等

IMG_7504

IMG_7457

↓ 天氣熱, 我也會中暑的, 我需要水

IMG_7520

IMG_7523

IMG_7548

IMG_7549

IMG_7710

IMG_7719





↓ 頭癢

IMG_7822

IMG_7992

↓ 洗個冷水澡更舒爽

IMG_8020_

IMG_8025

↓ 又是一尾活龍!

IMG_8128





中文名:鳳頭蒼鷹
別名:台灣蒼鷲, 鳳頭雀鷹
英名:Crested Goshawk
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 (Temminck, 1824)
目名:鷹形目(Falconiformes)
科名:鷲鷹科(Accipitridae)
種別: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但台灣特有種則被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鳥類, 鼠, 蜥蜴, 昆蟲
棲地:林地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單獨出現, 天亮即埋伏於樹林隱密處獵食, 會在空中盤旋, 中午及黃昏再獵食.
特徵:一般特徵: 全長約 41~48 公分, 嘴黑色, 嘴爪彎曲銳利, 成鳥眼金黃色或橙色, 羽色大致為鼠灰色, 腹部白色, 有暗褐色橫斑, 腳黃色, 飛行時翼常下壓抖動, 雄鳥頭頂偏灰黑色, 雌鳥頭頂偏褐色, 雌鳥體型略大於雄鳥, 雄鳥喉部縱紋為黑色, 雌鳥喉部縱紋為暗褐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台灣松雀鷹的中趾特長, 明顯長於其他腳趾
繁殖地:台灣特有亞種僅分佈於台灣, 其他亞種普遍分佈於東南亞中低海拔之闊葉林.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特有亞種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6/29/2014
拍攝地點: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