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銹鵐(Chestnut Bunting) 4/23/2015

銹鵐在台灣被列為不普遍過境鳥, 幾乎年年在野柳被發現, 數量稀少, 據估每年來台數量不到1000, 但在全球數量不少, IUCN把牠們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繁殖期雄鳥為醒目的栗褐色+黃色, 是鳥友注目焦點之一, 和大部份鵐科鳥類一樣, 銹鵐主食穀類及草籽, 據說繁殖期主食昆蟲, 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Emberiza ruti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20969A39905781.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20969A39905781.en . Downloaded on 12 October 2015.


↓ 以下皆雄鳥,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涵! 攝於野柳, 4/23/2015

IMG_9231 銹鵐 Chestnut Bunting





IMG_9195 銹鵐 Chestnut Bunting





IMG_9198 銹鵐 Chestnut Bunting





IMG_9213 銹鵐 Chestnut Bunting





中文名:銹鵐
別名:栗鵐
英名:Chestnut Bunting
學名:Emberiza rutila (Pallas, 1776)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鵐科(Emberizidae)
種別:獨立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不普遍過境鳥
主要食物:穀類、草籽、昆蟲等等
棲地:灌木叢、林緣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活動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4公分, 繁殖期雄鳥上體大致為栗褐色, 喉及上胸栗褐色, 下胸及腹部黃色, 胸腹兩側有灰黑色條紋, 初級飛羽黑色, 上啄暗灰色, 下啄灰白色並有極淡的栗褐色, 腳栗褐色; 非繁殖期雄鳥上體顏色較暗一點; 雌鳥上體大致為暗褐色, 下體大致為黃白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蒙古、內蒙古、中國大陸東北(黑龍江、吉林)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緬甸、泰國、越南、寮國)、印度、尼泊爾等地避寒, 過境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台灣等地
拍攝時間:4/23/2015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Emberiza ruti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20969A39905781.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20969A39905781.en . Downloaded on 12 October 2015.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黃眉黃鶲亞成鳥(Narcissus Flycatcher) 4/22/2015

黃眉黃鶲在台灣被列為稀有過境鳥, 但鳥界對於黃眉黃鶲並不陌生, 每年總會光顧野柳, 雖名列稀有, 實際已被拍成普鳥, 偶會現身台北植物園, 據估計其數量在全球大概有幾萬到10萬之間, IUCN把牠們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Ficedula narcissi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09328A39800958.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09328A39800958.en . Downloaded on 11 October 2015.

據說黃眉黃鶲分三亞種, 分別為黑背亞種、黃綠背亞種與暗綠背亞種, 其中, "黑背亞種" 即指名亞種, 學名 Ficedula narcissina narcissina (Temminck, 1836), 雄鳥背面為深黑色, 繁殖於庫頁島至日本四大島; "黃綠背亞種" 學名 Ficedula narcissina elisae (Weigold, 1922), 繁殖於中國大陸的山西或河北或內蒙古一帶, 據說此亞種有一族群最近被描述為另一獨立新種,即北京姬鶲 Ficedula beijingnica; "暗綠背亞種" 學名 Ficedula narcissina owstoni (Bangs, 1901), 為琉球的留鳥, 故又名琉球鶲或琉球姬鶲, 背面帶綠褐色, 比指名亞種略小; 這次野柳這一隻是亞成鳥, 可能是來自琉球的亞種(暗綠背亞種), 資料來源: 臺灣生命大百科蔡牧起與丁宗蘇, 授權方式為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涵! 攝於野柳, 4/22/2015

IMG_8683 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IMG_8701 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IMG_8708 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IMG_8740 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 攝於野柳, 4/23/2015

IMG_9378 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 攝於野柳, 4/26/2015

IMG_9494 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中文名:黃眉黃鶲
別名:黃眉姬鶲
英名:Narcissus Flycatcher
學名:Ficedula narcissina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鶲科(Muscicap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過境鳥
主要食物:昆蟲、無脊椎動物等等
棲地:森林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活動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4公分, "黑背亞種" 的雄鳥上體大致為黑色, 下體大致為橘黃色, 眉線黃色, 喉橘色並延伸到腹部且慢慢變淡成黃色, 下腹白色, 嘴腳黑色, 翼黑色, 從背面看, 翼中央有橘黃色寬縱斑, 翼左右各有一白色縱斑; "暗綠背亞種" 的雄鳥上體在頭頂後半部、後頸、背部及翼側都是灰褐色, 上體其餘部份為黑色, 下體大致相同於 "黑背亞種"; 雌鳥外觀與雄鳥迥異, 雌鳥上體大致為淺灰褐色, 頭頂、臉頰及背部染有淡淡黃綠色, 下體大致為污白色, 並染有淡淡黃綠色, 嘴腳黑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主要繁殖於日本、琉球群島、中國大陸的山西或河北或內蒙古一帶、庫頁島等等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海南島、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馬來群島、印尼、菲律賓群島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4/22/2015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臺灣生命大百科蔡牧起與丁宗蘇, 授權方式為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Ficedula narcissi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09328A39800958.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09328A39800958.en . Downloaded on 11 October 2015.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小秧雞(Baillon's Crake), 4/22/2015

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當事隔多年後野柳再次出現赤翡翠時, 竟然也出現一隻小秧雞, 赤翡翠已經夠驚喜了, 居然還加碼奉送稀有小秧雞, 上次在貴子坑大排失之交臂, 想說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再出現, 沒想到牠這麼賞臉, 這麼快就現身! 消息傳出, 立刻造成大轟動, 野柳天天擠爆大砲, 北部來的, 中部來的, 甚至遠從南部來的鳥友, 把野柳的步道擠爆, 人比鳥多, 赤翡翠+小秧雞, 鳥人們扛10多公斤的裝備, 心甘情願地爬好漢坡.

在台灣的小秧雞被IUCN列為稀有迷鳥, 網路上許多其他網站則列為稀有冬候鳥, 其罕見程度可想而知, 其實牠們廣泛繁殖於歐洲及亞洲大陸中緯度地區, 包括歐洲大陸各國、俄國南疆、烏克蘭、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蒙古北部、中國大陸東北到華中一帶及日本, 被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可惜我只有18~135mm旅遊鏡, 照片傷眼, 謝謝包涵! 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Zapornia pusil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692667A38387278.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692667A38387278.en . Downloaded on 09 October 2015.


↓ 和另一種稀有冬候鳥或過境鳥或留鳥 "秧雞(Eastern Water Rail)" 長的很像, 但身體小一號, 顏色比較暗沉, 攝於野柳, 4/22/2015

IMG_8441 小秧雞 Marsh Crake





IMG_8609 小秧雞 Marsh Crake





IMG_8462 小秧雞 Marsh Crake





IMG_8565 小秧雞 Marsh Crake





IMG_8587 小秧雞 Marsh Crake





IMG_8467 小秧雞 Marsh Crake





中文名:小秧雞
別名:小田雞
英名:Baillon's Crake, Marsh Crake
學名:Porzana pusilla pusilla (Pallas, 1776) 或 Zapornia pusilla pusilla (Pallas, 1776)
目名:鶴形目(Gruiformes)
科名:秧雞科(Rall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IUCN列為稀有迷鳥, 網路上許多其他網站則列為稀有過境鳥或冬候鳥
主要食物:魚、節肢動物、昆蟲等等
棲地:水田、沼澤、濕地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活動, 偶而小群活動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8公分, 上半身大致為褐色, 下半身大致為灰色, 翼黑色, 翼緣褐色, 翼、肋及胸側有白紋, 眉線與臉頰灰色, 過眼線褐色, 嘴灰色, 腳褐灰色, 尾羽常往上翹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主要繁殖於歐洲及亞洲大陸中緯度地區, 包括歐洲大陸各國、俄國南疆、烏克蘭、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蒙古北部、中國大陸東北到華中一帶及日本等等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非洲南部、馬達加斯加、俄國南疆、日本、印尼群島、澳洲、紐西蘭等地避寒, 過境北非及中非、中東、俄國南疆、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南部及東南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印尼群島、馬來群島、台灣、菲律賓群島等地
拍攝時間:4/22/2015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Zapornia pusil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692667A38387278.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692667A38387278.en . Downloaded on 09 October 2015.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赤翡翠(Ruddy Kingfisher), 4/22/2015

事隔多年, 野柳再次發現赤翡翠! 這次是健健康康活力充沛的赤翡翠, 不再是病奄奄的赤翡翠, 且一待就是超過一個月, 把北中南東的鳥友通通趕上野柳競相朝聖, 外觀紅通通飛行速度很快的赤翡翠, 宛如紅色法拉利超跑, 因而被鳥友戲稱為法拉利, 鳥友甚至戲稱去野柳拍赤翡翠為 "去開法拉利" "去開超跑" "去開車" 等等, 一時之間, "去野柳開法拉利" 變成一種流行語 ^_^ 沒去野柳 "開車" 彷彿變落伍 XD, 也有人戲稱牠為紅寶石, 赤翡翠待在野柳的那一段時間, 步道往往被擠的水洩不通, 人比鳥多, 鳥人們扛10幾20多公斤的裝備, 爬好漢坡再也不喊苦, 邊爬陡峭的北橫還邊暗笑~~ 法拉利~偶來了 ^_^

赤翡翠何許鳥也, 為何能掀起大轟動? 關鍵在於罕見! 物以稀為貴, 據估計每年過境台灣的數量不到1000, 被發現的更少, 在台灣被列為稀有過境鳥, 曾出現於野柳、宜蘭、大園, 以及公園與校園等等, 不過, 在台灣的赤翡翠似乎命運不佳, 傳出不少悲劇, 2009年有人在宜蘭及金山往野柳的路上各發現一隻折翼的赤翡翠, 台中市有赤翡翠撞玻璃而亡, 大園也有赤翡翠折翼, 另有赤翡翠撞網, 這紅色法拉利速度雖快, 警覺性卻好像不怎麼樣 XD, 事實上赤翡翠在全球的數量並不算稀有, 據估計日本有數以萬計的赤翡翠, 被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主要繁殖於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的遼寧或吉林或雲南、尼泊爾、緬甸、越南等等, 這次野柳這一隻可能是來自日本的亞種 Halcyon coromanda major (Latham, 1790), 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Halcyon coromand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683234A40529189.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683234A40529189.en . Downloaded on 09 October 2015.


↓ 剛來時躲躲藏藏, 鳥友多半只拍到半身版, 攝於野柳, 4/22/2015

IMG_8937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後來大大方方站孤枝, 還近距離抓蜈蚣給你看, 鳥友拍的樂翻天! 攝於野柳, 4/29/2015

IMG_0069o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上體有紫色光澤, 攝於野柳, 4/29/2015

IMG_0480o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攝於野柳, 4/29/2015

IMG_0086o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喉白色, 喉下半部染有淺褐色, 攝於野柳, 4/30/2015

IMG_0982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攝於野柳, 4/30/2015

IMG_1052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攝於野柳, 4/30/2015

IMG_1140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 攝於野柳, 4/30/2015

IMG_0879 赤翡翠 Ruddy Kingfisher





中文名:赤翡翠
別名:
英名:Ruddy Kingfisher
學名:Halcyon coromanda major (Latham, 1790) 或 Halcyon coromanda bangsi (Oberholser, 1915)
目名: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科名:翠鳥科(Alcedin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過境鳥
主要食物:魚、大型昆蟲、甲殼類動物、蜈蚣、蛙、兩棲類等等
棲地:闊葉林、雨林、海岸樹林
海拔:低中海拔
習性:常單獨活動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5公分, 外觀紅通通, 上體橘紅色並有紫色光澤, 下體橘紅色, 嘴腳為鮮艷有光澤的橘紅色, 腰部有銀藍色光澤, 雌鳥類似雄鳥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主要繁殖於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的遼寧或吉林或雲南、尼泊爾、緬甸、越南等等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孟加拉、印度東北角、中南半島南部、印尼群島、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4/22/2015, 4/29/2015, 4/30/2015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Halcyon coromand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683234A40529189.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683234A40529189.en . Downloaded on 09 October 2015.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綠啄花(Plain Flowerpecker), 4/17/2015

四月天, 台北市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旁的一棵水麻果實成熟, 愛吃水麻果實的綠啄花天天來光顧, 消息傳出後鳥人的大砲陣也天天來光顧, 距離市區這麼近, 不必大老遠跑到平廣路或烏來, 可說是天賜良機, 不拍對不起老天的好意!

綠啄花屬台灣不普遍留鳥, 台灣特有亞種, 身長約8公分, 台灣最小的鳥類, 比第二小的紅胸啄花還小了約1公分, 平時不易見到牠們, 只有在水麻果實成熟時才比較有機會.


↓ 綠啄花配上橘紅色水麻果實更增畫趣, 可惜我只有18~135mm旅遊鏡, 難以拍出夢幻散景 XD, 攝於台北市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旁, 4/17/2015

IMG_5581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6093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5412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5625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6150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6039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6262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IMG_6334 綠啄花 Plain Flowerpecker





中文名:綠啄花
別名:純色啄花鳥
英名:Plain Flowerpecker
學名:Dicaeum concolor uchidai (Jerdon, 1840) 或 Dicaeum minullum uchidai (Kuroda, 1920)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啄花科(Dicaeidae)
種別: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不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水麻果實及其他果實、漿果、種子、嫩芽、花蜜和花粉等等
棲地:闊葉林
海拔:低中海拔
習性:常單獨或小群於桑寄生植物或水麻樹上覓食, 是桑寄生植物的花粉傳播者, 與桑寄生科植物具互利共生關係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8公分, 上體大致為淡黃綠色, 下體大致為灰白色, 頭與背淡黃綠色, 翼及尾羽灰黑色, 翼緣淡黃綠色, 胸與腹灰白色並染有淡淡黃綠色, 嘴與腳黑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台灣特有亞種綠啄花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特有亞種綠啄花不遷徙海外, 而是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4/17/2015
拍攝地點:內溝溪生態展示館旁
資料來源: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Dicaeum concolo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17528A40638337. . Downloaded on 09 September 2015.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