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藍腹鷴(Swinhoe's Pheasant), 3/9/2015

藍腹鷴, 台灣特有種, 全球僅見於台灣低中海拔山區, 和帝雉一樣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入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台灣保育法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藍腹鷴實行一夫多妻制, 通常是1隻雄鳥和一小群雌鳥一起出現, 若有其他雄鳥靠近, 則雄鳥之間會打鬥, 合理猜測, 最先發現藍腹鷴的人應是住在台灣的人, 極可能是原住民, 當然也可能是漢人.

有關藍腹鷳的發現和命名, "1753年(清朝乾隆十八年),福建崇安人董天工撰《臺海見聞錄》卷二之臺禽(計八條)內記載: 華雞 華雞較錦雞微大,冠與面俱赤,脛足亦然,尾黑白相間,長一、二尺,毛羽五色陸離;土人用繩圈繫餌於深山生致之,然性難馴,豢養不易。 而藍腹鷳介紹於西方世界於1860年代,是19世紀博物學高速發展下的產物,它的發現者是博物學家、東方鳥類學研究的重量級人物、鳥類學家斯文豪(Robert Swinhoe)。 1862年4月1日,斯文豪得到了一張被有藍色羽毛的大型雉類的皮,因為天氣炎熱,獵人怕屍體腐爛,沒有給他帶回完整的個體。 同年的12月8日,獵人送來了一隻活體的雄鳥,這隻鳥的羽毛光鮮完整,斯文豪把這隻雄鳥輾轉香港、印度送回了倫敦放養。 1862年,斯文豪回倫敦養病期間把在台灣採集到的一批珍貴標本交給英國著名鳥類畫家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古爾德根據這些標本發表了16個新種,其中就有藍腹鷳。" 以上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在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台灣赫赫有名的拍鳥聖地 - 台中大雪山林道, 是台灣本土中海拔留鳥的重要棲息地, 住著許多低海拔看不到的本土鳥類, 例如帝雉、藍腹鷴、栗背林鴝、白眉林鴝、紅頭山雀、青背山雀、煤山雀、綠啄木、大赤啄木、鷦鷯、黃羽鸚嘴、火冠戴菊、灰鷽、金翼白眉、棕面鶯、星鴉等等, 其中包含許多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灣特有種或台灣特有亞種, 賞鳥人走一趟大雪山林道, 終身難忘. 可惜我鏡頭短, 照片傷眼, 請包涵, 謝謝!


↓ 藍腹鷴, 台灣特有種, 公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9637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IMG_9633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IMG_9594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IMG_9590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 藍腹鷴, 台灣特有種, 母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9627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IMG_9642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IMG_9660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 藍腹鷴, 台灣特有種, 母鳥(近處)與公鳥(右方遠處模糊身影),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9565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IMG_9542 藍腹鷴 Swinhoe's Pheasant





藍腹鷴影片, 台灣特有種, 母鳥(近處)與公鳥(右方遠處藍白色者),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藍腹鷴影片, 台灣特有種, 公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中文名:藍腹鷴
別名:藍鷴、台灣藍鷳、台灣山雞、華雞、雉雞或斯文豪氏鷴
英名:Swinhoe's Pheasant
學名:Lophura swinhoii (Gould, 1863)
目名:雞形目(Galliformes)
科名:雉科(Phasianidae)
種別: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IUCN 紅皮書列入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台灣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不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種子、嫩葉、果實、蚯蚓、無脊椎動物等等
棲地:低中海拔森林底層
海拔:低中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森林底層, 亦常出現在大雪山林道馬路旁
特徵:一般特徵: 雄鳥長約70~79公分, 雌鳥長約46~57公分; 雄鳥全身大致為深藍色且有光澤, 頭頸黑藍色, 頭上冠羽白色, 初級飛羽黑褐色, 翼呈鱗片狀, 翼上覆羽及次級飛羽的翼緣綠色而有光澤, 下頸、胸及腹有淺藍色縱紋並有光澤, 一菱形紅色斑覆蓋部份臉頰及眼周圍, 背部白色, 肩羽紅色, 尾上覆羽黑色, 尾羽黑藍色, 但尾羽中央為白色, 腳紅色; 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 體型較雄鳥小, 胸、背、腹及翼呈V形淺褐色鱗片狀, 一菱形紅色斑覆蓋眼睛周圍, 翼褐黑色並有淡黃褐色斑紋, 翼收起來時側面可見二道又寬又粗褐黑色翼帶而其翼緣淡黃褐色, 尾羽栗紅色, 但尾羽中央數羽為褐黑色並有一節一節的淡黃褐色橫紋. 亞成鳥類似雌鳥, 但羽色較暗.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3/9/2015
拍攝地點:台中大雪山林道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帝雉(Mikado Pheasant), 3/9/2015

帝雉, 台灣特有種, 全球僅見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入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台灣保育法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台灣目前1000元大鈔背面上的二隻大鳥正是帝雉, 受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是台灣最具代表性鳥類之一, 帝雉的英文名 Mikado Pheasant 之中的 Mikado 是日語 "帝" 的發音, 但第一個公開發表帝雉的並非日本人而是英國人, 然而合理猜測, 真正最先發現帝雉的人應是住在台灣的人, 可能是原住民, 也可能是漢人.

拍到這一對帝雉完全靠運氣, 本來是和一堆人一起在47k守候等待帝雉的出現, 等了近1小時毫無結果, 灰心之餘只好鼻子摸一摸離開, 驅車前往50k去找火冠戴菊, 車才開了500公尺左右, 就看見這一對帝雉大辣辣地在大馬路旁低頭覓食, 驚喜之下趕緊停車開拍, 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 感謝!

台灣赫赫有名的拍鳥聖地 - 台中大雪山林道, 是台灣本土中海拔留鳥的重要棲息地, 住著許多低海拔看不到的本土鳥類, 例如帝雉、藍腹鷴、栗背林鴝、白眉林鴝、紅頭山雀、青背山雀、煤山雀、綠啄木、大赤啄木、鷦鷯、黃羽鸚嘴、火冠戴菊、灰鷽、金翼白眉、棕面鶯、星鴉等等, 其中包含許多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灣特有種或台灣特有亞種, 賞鳥人走一趟大雪山林道, 終身難忘. 可惜我鏡頭短, 照片傷眼, 請包涵, 謝謝!


↓ 帝雉, 台灣特有種, 公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0433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423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443 帝雉 Mikado Pheasant





↓ 帝雉, 台灣特有種, 母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0410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396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386_ 帝雉 Mikado Pheasant





↓ 帝雉, 台灣特有種, 公鳥(右)與母鳥(左),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0368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378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386 帝雉 Mikado Pheasant





IMG_0391 帝雉 Mikado Pheasant





帝雉影片, 台灣特有種, 公鳥(右)與母鳥(左),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帝雉影片, 台灣特有種, 公鳥(遠)與母鳥(近),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帝雉影片, 台灣特有種, 母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中文名:帝雉
別名:黑長尾雉
英名:Mikado Pheasant
學名:Syrmaticus mikado (Ogilvie-Grant, 1906)
目名:雞形目(Galliformes)
科名:雉科(Phasianidae)
種別: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IUCN 紅皮書列入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台灣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留鳥
主要食物:嫩芽、草籽、螞蟻、蚯蚓、昆蟲等等
棲地:中高海拔森林底層
海拔:中高海拔
習性:常成對出現於森林底層, 亦常出現在大雪山林道馬路旁
特徵:一般特徵: 雄鳥長約72~87公分, 雌鳥長約46~52公分; 雄鳥全身大致為黑藍色且有光澤, 翅膀有一白色翼帶, 長約52~60公分的尾羽黑藍色且有白色細橫帶, 臉頰有大塊紅斑圍繞眼睛四周, 胸、腹及翼側呈鱗片狀; 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 翼黑褐色, 翼緣白色, 胸、腹及翼呈鱗片狀並有白色條紋及白色鱗片邊緣, 圓形眼框紅色, 長約17~21公分的尾羽大致為黑、白及栗色相間橫紋.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3/9/2015
拍攝地點:台中大雪山林道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栗背林鴝(Collared Bush-robin), 3/9/2015

栗背林鴝, 台灣中高海拔普遍留鳥, 台灣特有種, 全球僅見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 估計數量大約幾萬隻,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入無危物種(Least Concern).

台灣赫赫有名的拍鳥聖地 - 台中大雪山林道, 是台灣本土中海拔留鳥的重要棲息地, 住著許多低海拔看不到的本土鳥類, 例如帝雉、藍腹鷴、栗背林鴝、白眉林鴝、紅頭山雀、青背山雀、煤山雀、綠啄木、大赤啄木、鷦鷯、黃羽鸚嘴、火冠戴菊、灰鷽、金翼白眉、棕面鶯、星鴉等等, 其中包含許多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灣特有種或台灣特有亞種, 走一趟大雪山林道, 終身難忘. 可惜我鏡頭短, 照片傷眼, 請包涵, 謝謝!


↓ 栗背林鴝, 台灣特有種, 公鳥, 比母鳥鮮艷,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0166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IMG_0170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IMG_0171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IMG_0178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IMG_0174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 栗背林鴝, 母鳥, 較樸素一點,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IMG_0193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IMG_0183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IMG_0197 栗背林鴝 Collared Bush-robin





中文名:栗背林鴝
別名:台灣林鴝, 阿里山鴝
英名:Collared Bush-robin
學名:Tarsiger johnstoniae (Ogilvie-Grant, 1906)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鶲科(Muscicapidae)
種別: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昆蟲, 蚯蚓等等
棲地:中高海拔森林底層
海拔:中高海拔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森林底層, 亦常出現在大雪山林道馬路旁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3公分, 雄鳥上半身大致為深藍色, 下半身大致為鱗片狀淺黃褐色, 鱗片邊緣灰白色, 頭與頸為深藍色, 有長而明顯的白眉, 胸部有一紅色橫帶, 肩部亦有紅色橫帶, 嘴黑色, 腳肉色而表面沾有一層薄薄的灰黑色; 雌鳥下半身類似雄鳥, 但雄鳥上半身的深藍色部份, 在雌鳥這邊則被褐色混合一點點淺藍色所取代.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3/9/2015
拍攝地點:台中大雪山林道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金背鳩(Oriental Turtle-dove), 3/5/2015

環保意識抬頭之後, 本來以為金背鳩和其他斑鳩一樣已成台灣隨處可見的留鳥, 但根據網友留言才得知, 台中市區沒見過, 只有北部公園比較常見牠們在地上覓食, 謝謝這位網友的指正.


↓ 攝於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3/5/2015

IMG_9401 金背鳩 Oriental Turtle-dove





IMG_9404 金背鳩 Oriental Turtle-dove





IMG_9410 金背鳩 Oriental Turtle-dove





IMG_9407 金背鳩 Oriental Turtle-dove





中文名:金背鳩
別名:
英名:Oriental Turtle-dove
學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 orii (Latham, 1790)
目名:鴿形目(Columbiformes)
科名:鳩鴿科(Columbidae)
種別:台灣特有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草類, 種子, 穀類, 嫩芽
棲地:闊葉林, 公園
海拔:低中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闊葉林及公園
特徵: 一般特徵: 長約 34 公分, 灰褐色調, 翼黑褐色, 翼緣由褐色漸層到白色, 頭頂褐灰色, 後頸偏褐色, 頸側有黑白相間短條紋, 喉胸腹為比上半身淡的灰褐色並帶有一點粉紅, 尾上覆羽為暗褐灰色, 嘴灰色, 腳紅色.
夏羽(繁殖羽):
冬羽(非繁殖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亞洲從中亞到東亞的大陸地區(如俄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中南半島、中國、朝鮮半島)、台灣、日本及庫頁島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的金背鳩不遷徙
拍攝時間:3/5/2015
拍攝地點: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鵲鴝(Oriental Magpie-Robin), 3/5/2015

鵲鴝原產地在中國大陸南部及東南部等地, 應是早年被引進台灣後, 經野放或從籠中逸出而在野外繁殖, 現已擴展成台灣普遍留鳥, 普遍出現於市區公園.


↓ 這次拍的公鳥, 比母鳥鮮艷, 看起來藍白相間或黑白相間, 攝於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3/5/2015

IMG_9388 鵲鴝 Oriental Magpie-robin





IMG_9387 鵲鴝 Oriental Magpie-robin





IMG_9390 鵲鴝 Oriental Magpie-robin





IMG_9393 鵲鴝 Oriental Magpie-robin





↓ 以前拍的母鳥, 看起來灰白相間, 攝於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 11/23/2014

IMG_1210 鵲鴝 母鳥 Oriental Magpie-Robin





中文名:鵲鴝
別名:
英名:Magpie-robin, Oriental Magpie Robin
學名:Copsychus saularis (Linnaeus, 1758)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鶲科(Muscicapidae)
種別:獨立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昆蟲, 果實, 種子
棲地:闊葉林, 市區公園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市區公園, 常常翹尾巴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1公分, 雄鳥上半身為藍黑色, 頸與胸為藍黑色, 下半身為白色; 雌鳥的頭、背、頸與胸則為灰褐色, 腹部灰白色, 其餘與雄鳥相同; 雌雄左右側翼處各有一顯眼的橫向寬長白斑; 嘴黑色, 腳灰紅褐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台灣; 原生種繁殖於中國大陸南部及東南部, 中南半島, 印度半島, 南洋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3/5/2015
拍攝地點: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紅尾鶇(Naumann's Thrush), 3/5/2015

路過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看到這隻紅尾鶇獨自在草皮上覓食, 是今春首次遇到的紅尾鶇, 紅尾鶇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及中部、庫頁島、蒙古等地, 漂洋過海來台度冬, 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 鳥友說它原本應演化成斑點鶇, 但沒演化成功, 變成這個樣子, 體色偏銹褐色, 肚子上的菱形斑點也偏紅棕色, 看起來活像一隻生了銹的斑點鶇, 原被列為斑點鶇的亞種, 現已自成獨立種.


↓ 攝於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3/5/2015

IMG_9380 紅尾鶇 Dusky Thrush





IMG_9375 紅尾鶇 Naumann's Thrush





IMG_9359 紅尾鶇 Dusky Thrush





IMG_9383 紅尾鶇 Naumann's Thrush





中文名:紅尾鶇
別名:
英名:Naumann's Thrush, Dusky Thrush
學名:Turdus naumanni (Temminck, 1820)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鶇亞科(Turdidae)
種別:原屬於斑點鶇的亞種, 現已成為獨立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冬候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樹林, 平原, 草地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單獨或小群活動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2~25公分, 全身大致為褐色, 胸腹部鱗斑為紅褐色, 斑點鶇的鱗斑則為黑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亞洲東北部, 包括西伯利亞東部及中部, 庫頁島, 蒙古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巴基斯坦北部、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及台灣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3/5/2015
拍攝地點:台北市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紅鳩(Red Turtle-dove), 2/28/2015

環保意識抬頭之後, 斑鳩 - 包括紅鳩已成台灣隨處可見的留鳥, 搞不好此刻正有一隻停歇在你家遮雨蓬上 ^_^.


↓ 紅鳩三人行不行?

IMG_8894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896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897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898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899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0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1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2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3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4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5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6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7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09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10 紅鳩 Red Turtle-dove

IMG_8912 紅鳩 Red Turtle-dove





以前拍的影片, 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 4/23/2011




中文名:紅鳩
別名:火鳩, 火斑鳩
英名:Red Turtle Dove
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huminis (Hermann, 1804)
目名:鴿形目(Columbiformes)
科名:鳩鴿科(Columb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種子、果實、昆蟲
棲地:樹林、公園、農地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公園之樹上及地上
特徵:一般特徵: 雄鳥全身大致為紅褐色, 頭頸為藍灰色, 有一鮮黑色條紋從後頸延伸至頸側但沒環頸一圈形成環頸帶, 初級飛羽暗褐色, 尾羽黑褐色; 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 頭頸為淺褐色, 從後頸延伸至頸側的黑色條紋顏色較淡, 初級飛羽暗褐色, 尾羽暗褐色; 嘴喙及腳為黑色, 尾下覆羽白色並混有淡淡的褐色.
繁殖地:印度半島(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孟加拉)、中南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 以及中國大陸的自華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長江以北各地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的留鳥不遷徙
拍攝時間:2/28/2015
拍攝地點:新北市永和的中正橋河濱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