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燕鷗又名黑枕燕鷗, 在台灣被定位為不普遍夏候鳥, 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這次新北市富貴角燈塔附近來了一大群上百隻鳳頭燕鷗, 當中夾雜約4~5隻蒼燕鷗, 也不能說蒼燕鷗靠鳳頭燕鷗吃飯, 物以類聚, 多1隻鳥多1雙眼, 看到食物的機會多一些.
↓ 鏡頭短, 照片傷眼, 就當作首拍記錄, 謝謝包涵!





↓ 蒼燕鷗、黑尾鷗與鳳頭燕鷗

↓ 蒼燕鷗與鳳頭燕鷗

↓ 蒼燕鷗與紅燕鷗

↓ 蒼燕鷗與紅燕鷗

↓ 蒼燕鷗與紅燕鷗

| 中文名: | 蒼燕鷗 | 
| 英名: | Black-naped Tern | 
| 別名: | 黑枕燕鷗 | 
| 學名: | Sterna sumatrana sumatrana (Raffles, 1822) | 
| 目名: |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 
| 科名: | 鷗科(Laridae) | 
| 種別: | 亞種 | 
| 保育等級: | 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不普遍夏候鳥 | 
| 主要食物: | 魚類 | 
| 棲地: | 漁港、海岸礁岩、河口、島嶼、水域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夏季混群於鳳頭燕鷗中, 出現在漁港、海岸礁岩、河口、島嶼等地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31cm, 大致為白色, 翼淺灰色, 枕部(後頸)黑色並延伸至眼睛, 頭、臉、喉、頸、胸、腹白色, 嘴腳黑色, 尾羽白色但中央尾羽灰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散佈於印度洋海域(從非洲東岸及馬達加斯加, 一直延伸到印度南部及斯里蘭卡的印度洋海域), 西太平洋與南太平洋島嶼海域(日本南方沿海、琉球群島、中國大陸東南海岸、台灣、菲律賓群島、中南半島南岸及西岸、印尼群島沿岸、婆羅洲、蘇拉威西群島、新幾內亞、澳洲北部、所羅門群島、萬那度群島、斐濟群島、薩摩亞群島等地海域), 主要繁殖於日本南方沿海、琉球群島、中國大陸東南海岸、台灣與海南島之間的海域 | 
| 避寒或避暑地: | 熱帶族群夏季北遷至亞熱帶地區避暑, 冬季南遷至熱帶地區避寒 | 
| 拍攝時間: | 8/17/2015 | 
| 拍攝地點: | 新北市富貴角燈塔下方海岸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