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眾多資料皆認為台灣本島的紫綬帶應是過境亞種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atrocaudata (Eyton, 1839), 屬於不普遍過境鳥, 主要繁殖於朝鮮半島及日本, 過冬於馬來半島、菲律賓及印尼的蘇門答臘等地, 過境台灣、中國大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 可說每年都會在野柳出現, 數量不多, 據估每年來台過境數量不到1000, IUCN把牠們列為近危(Near Threatened), 台灣保育法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繁殖期雄鳥會長出很長的尾巴, 常成為鳥友追逐目標, 英文名 Japanese Paradise-flycatcher, 顧名思義, 飛蟲是主食之一, 紫綬帶另有琉球亞種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illex, 以及蘭嶼亞種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Ogilvie-Grant, 1895), 據說琉球亞種不會來台灣, 蘭嶼亞種則是夏天來蘭嶼繁殖的夏候鳥, 其度冬地尚未知, 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07151A39431087. 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07151A39431087.en . Downloaded on 27 October 2015.
↓ 以下皆雌鳥,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涵! 攝於野柳, 4/30/2015



| 中文名: | 紫綬帶 |
| 別名: | 綬帶 |
| 英名: | Japanese Paradise-flycatcher |
| 學名: |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atrocaudata (Eyton, 1839) |
| 目名: |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 科名: | 王鶲科(Monarchidae) |
| 種別: | 亞種 |
| 保育等級: | IUCN列為近危(Near Threatened), 台灣保育法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不普遍過境鳥 |
| 主要食物: | 蚊、蠅、蝶等等昆蟲 |
| 棲地: | 混生林、落葉性森林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常單獨活動, 於暗處捕捉蚊蠅等等飛蟲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非繁殖期長約20公分, 繁殖期雄鳥光是尾巴就有約20公分, 雄鳥頭部、喉及胸黑色而有藍紫色光澤, 背、翼及腰紫色, 尾羽黑色, 眼框天藍色, 腳黑色, 嘴天藍色, 繁殖期會長出很長的尾巴, 下體大致為白色; 雌鳥類似雄鳥, 但頭部、喉至胸顏色較淡, 背、翼、腰及尾羽偏紅褐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主要繁殖於朝鮮半島及日本等地 |
| 避寒或避暑地: | 過冬於馬來半島、菲律賓及印尼的蘇門答臘等地, 過境台灣、中國大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地 |
| 拍攝時間: | 4/30/2015 |
| 拍攝地點: | 野柳 |
| 資料來源: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Terpsiphone atrocaud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07151A39431087. 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07151A39431087.en . Downloaded on 27 October 2015.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