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於台北市華江橋, 6/11/2014, 鏡頭太短, 照片傷眼請包涵






| 中文名: | 黑腹燕鷗 | 
| 別名: | 中華鬚燕鷗、鬚浮鷗 | 
| 英名: | Whiskered Tern | 
| 學名: | Chlidonias hybrida hybrida (Pallas, 1811) | 
| 目名: |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 
| 科名: | 鷗科(Laridae) | 
| 種別: | 亞種 | 
| 保育等級: | 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普遍冬候鳥或過境鳥 | 
| 主要食物: | 昆蟲, 魚, 蝦, 蟹等等 | 
| 棲地: | 海岸, 沙洲, 河口, 潟湖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冬天台南市北門潟湖則常可見數萬隻黑腹燕鷗停歇蚵架上, 常小群出現於海岸、沙洲、河口、潟湖, 覓食時以蜻蜓點水方式俯衝捕捉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25公分, 幼鳥下腹白色, 背部黃褐色並有黑褐色斑點. 夏羽: 成鳥大致為黑灰色, 頭頂黑色, 眼以下的臉頰及頸側白色, 腹黑色, 嘴與腳紅色 冬羽: 成鳥上半身大致為白灰色, 下半身白色, 頭頂黑色並密佈白斑點(整體看起來像灰色), 額頭變白, 嘴黑色, 腳暗紅色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繁殖於歐洲大陸, 中亞, 中東的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富汗, 中國大陸的山東/河北/遼寧/內蒙古等地, 俄羅斯鄂霍次克海(Sea of Okhotsk)沿岸地區等地. | 
| 避寒或避暑地: | 過冬或過境於非洲大部份地區, 印度半島, 中南半島, 中國大陸東南部, 南洋, 台灣, 菲律賓, 新幾內亞, 澳大利亞等地. | 
| 拍攝時間: | 6/11/2014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華江橋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