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紅頸濱鷸(Red-necked Stint) - 5/18/2012

這次在挖仔尾拍到的水鳥, 大多數是我第一次拍到, 包括紅頸濱鷸, 小小的一隻, 胸前紅紅的, 煞是可愛, 拍攝當時, 它們大概是快要長途跋涉北返了, 一直在地上猛找東西吃, 顧不得旁邊有一堆人在拍攝, 吃飽喝足, 才有力氣飛越大海. 挖仔尾顯然食物來源充足, 整個春秋冬時節, 總能看到大批水鳥覓食. 難怪被BirdLife International列為IBA (Important Bird Area). 紅頸濱鷸又名紅胸濱鷸或樨鷸.



攝於5/18/2012, 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




攝於5/18/2012, 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




攝於5/23/2012, 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




攝於5/23/2012, 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



紅頸濱鷸 vs. 鐵嘴鴴




影片, 攝於5/23/2012, 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




中文名:紅頸濱鷸
俗名:紅胸濱鷸、樨鷸、赤頸小沙鑽、東方小鷸
英名:Red-necked Stint, Rufous-necked Stint
學名:Calidris ruficollis
目名: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名:鷸科(Scolopacidae)
種別:獨立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過境鳥或不普遍冬候鳥
主要食物:昆蟲, 軟體動物
棲地:濕地, 河口, 海岸潮間帶
海拔:低海拔
習性:成群出現, 常見於海岸潮間帶、濕地、沼澤、河口、水田, 常與其他鷸科或鴴科水鳥混棲.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5公分, 嘴黑色, 嘴短, 腳黑色.
夏羽: 上半身大致為紅褐色, 頸部與胸部為紅褐色, 頭頂到後頸有黑褐色縱斑.
冬羽: 上半身大致為灰褐色, 頸部與胸部為白色, 下半身為白色.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蘇聯、蒙古、中國、日本、北韓、南韓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亞洲南部、東南亞、大洋洲、菲律賓、新幾內亞、澳洲及紐西蘭等地過冬.
拍攝時間:5/18/2012, 5/23/2012
拍攝地點: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