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斑鷸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過境鳥或冬候鳥, 是比較早到台灣度冬的候鳥之一, 有時八月份就來台, 常可在潮間帶、濕地、水田等地見到牠們在爛泥上覓食.
↓ 常在潮間帶覓食, 攝於 12/22/2015, 台北市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 抓到彈塗魚


↓ 抓到後沒馬上吞下, 而是把彈塗魚浸入水中, 看似在清洗

↓ 又把魚丟地, 似乎不是在清洗, 是在確定魚死了沒嗎?




↓ 反覆把魚浸入水中, 叼起來, 再放下, 不知其用意為何?









| 中文名: | 鷹斑鷸 |
| 英名: | Wood Sandpiper |
| 別名: | 林鷸、鷹鷸 |
| 學名: | Tringa glareola (Linnaeus, 1758) |
| 目名: |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
| 科名: | 鷸科(Scolopacidae) |
| 種別: | 獨立種 |
| 保育等級: | 無危(Least Concern)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普遍冬候鳥/過境鳥 |
| 主要食物: | 軟體動物、昆蟲等等 |
| 棲地: | 潮間帶、濕地、水田、溪流或泥灘地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單獨或成群於潮間帶、濕地、水田等地覓食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 21 cm, 背部為黑褐色, 有白斑, 黑色過眼線, 白色眉斑, 腹白色, 腳黃綠色, 走動時, 有時尾羽會不停地上下擺動.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繁殖於歐洲北部、西伯利亞南部、蒙古北部及中國東北黑龍江流域. |
| 避寒或避暑地: | 冬季南遷至非洲、印度、錫蘭、東南亞、台灣、菲律賓、婆羅州、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夏威夷群島、澳大利亞等地. |
| 拍攝時間: | 12/22/2015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