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黑翅鳶(Black-winged Kite), 11/22/2014

黑翅鳶, 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第 II 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網路很多資料顯示, 早年台灣本島無黑翅鳶蹤跡, 要看黑翅鳶得到金門, 自從1999至2001年間雲嘉地區出現繁殖成功記錄後, 逐漸擴大到其他縣市, 這次在北投大度路附近築巢育雛, 在台北市生態及環保上意義重大.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 黑翅鳶本種分為3個亞種, 在臺灣所見者為 vociferus 亞種, 但這次這2隻到底是今年中國大陸飛來台灣的冬候鳥, 還是早年冬候鳥或籠中逸鳥在台灣本土繁殖的後代, 個人不敢斷言, 網路上的新聞則認為是早年於台灣本土繁殖的族群之後代.

黑翅鳶展翅或飛行時, 看起來黑白分明, 可長久滯空旋停搜尋獵物, 主食鼠類, 以前老是看鳥友跑到桃園大園或新竹去拍, 這是個人第一次拍到黑翅鳶, 也難掩興奮.

此文PO出前幾天,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已接獲民眾通報, 動保處表示, 北投大度路附近該處私有農地已列為稽查重點, 民眾勿有喧鬧、餵食、太靠近及誘捕等等過度干擾行為, 若查獲有人騷擾, 最高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 併科10萬至50萬元罰鍰.




↓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請包涵, 謝謝! 攝於 11/22/2014, 台北市北投大度路附近

IMG_0401 黑翅鳶 Black-winged Kite





IMG_0450_ 黑翅鳶 Black-winged Kite





IMG_0471 黑翅鳶 Black-winged Kite





IMG_0525 黑翅鳶 Black-winged Kite





IMG_0654 黑翅鳶 Black-winged Kite





中文名:黑翅鳶
俗名:
英名:Black-winged Kite, Black-shouldered Kite
學名:Elanus caeruleus vociferus (Desfontaines, 1789)
目名:鷹形目(Accipitriformes)
科名:鷹科(Accipitr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留鳥或冬候鳥
主要食物:鼠類, 哺乳類, 小鳥
棲地:草原樹林(如木麻黃)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成對出現於木麻黃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31~37公分, 成鳥乍看之下黑白分明, 細看會發現翅膀其實大部份是淡灰色, 頭、頸、臉、胸、腹及尾下覆羽白色, 但頭頂灰色, 背及尾羽淡灰色, 眼如紅寶石般炯炯發亮有殺氣的樣子, 過眼線黑色, 初級飛羽上半部灰色下半部黑色, 嘴深灰色, 腳黃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冬候鳥繁殖於中國大陸南部, 中南半島, 南洋, 印度半島, 南歐伊比利半島, 非洲; 台灣留鳥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冬候鳥過冬於中國大陸南部, 中南半島, 南洋, 印度半島, 南歐伊比利半島, 非洲; 台灣留鳥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11/22/2014
拍攝地點:台北市北投貴子坑大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台灣藍鵲(Taiwan Magpie), 11/22/2014

今年有3~4隻台灣藍鵲住進台北植物園, 把植物園當成家了, 聽說有築巢, 只是我都沒看到小 baby, 之所以會常駐台北植物園, 我猜是因為之前有好像1年多時間植物園靠和平西路那一大片區域被封閉施工, 長久無人跡的緣故. 今天有一對不會說中文的日本夫婦來植物園拍鳥, 跟他們交流只能比手畫腳再加上他們攜帶的鳥書, 倆人見到藍鵲興奮莫名, 猛按快門! 他們也幸運的拍到小彎嘴、鳳頭蒼鷹及台灣畫眉等等, 看來這一趟台灣行會讓他們回味無窮.

台灣藍鵲, 台灣特有種, 全球僅見於台灣, 被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外型大方又漂亮, 台灣最具代表性鳥類之一, 普遍的留鳥, 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 台灣北部郊外山區樹林相當常見, 兇猛如鷹鷲, 個人曾見識過台灣藍鵲追得貓/鼠/蛇落荒而逃的場面, 亦有被台灣藍鵲正面衝過來並從眼前及頭頂數公分處掠過的經驗.

尾巴甚長, 又稱長尾山娘, 常常一整排列隊飛行, 故又稱長尾陣, 叫聲如 "乖乖乖", 相當聒噪.


↓ 藍鵲長的真的不賴, 記得第一次拍到時, 也是難掩興奮, 攝於 11/22/2014, 台北植物園

IMG_9490





IMG_9388





IMG_9492





↓ 不知抓到一隻甚麼東西, 攝於 11/22/2014, 台北植物園

IMG_9526





IMG_9533





中文名:台灣藍鵲
俗名:長尾山娘, 長尾陣, 台灣暗藍鵲, 山姬, 紅嘴山鵲
英名:Taiwan Magpie, Taiwan Blue Magpie, Formosan Magpie, Formosan Blue Magpie
學名:Urocissa caerulea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鴉科(Corvidae)
種別: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IUCN 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昆蟲, 爬蟲類, 果實, 小鳥
棲地:闊葉林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闊葉林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65公分, 頭、頸、胸為黑色, 其餘大致為藍色, 下腹淡藍白色, 飛羽末端翼緣白色, 嘴腳紅色, 尾羽末端白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台灣特有種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特有種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11/22/2014
拍攝地點:台北植物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蒼鷺(Grey Heron), 11/22/2014

蒼鷺在台灣為相當普遍的冬候鳥, 春秋冬常可在濕地、潮間帶、水田及河口看見牠們的抓魚秀, 也算兇的哩~~會驅逐附近其他水鳥, 也常出現在台北植物園及大安森林公園等等市區各大公園水池,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 蒼鷺本種分為4個亞種, 出現台灣的為 jouyi 亞種, 學名 Ardea cinerea jouyi (Clark, 1907), 世界分佈圖參見 IUCN 紅皮書.



↓ 攝於 11/22/2014, 台北植物園

IMG_9327 蒼鷺 Grey Heron





↓ 蒼鷺 vs 小白鷺

IMG_9334 蒼鷺 Grey Heron





IMG_9336 蒼鷺 Grey Heron





IMG_9348 蒼鷺 Grey Heron





↓ 影片, 蒼鷺 vs 小白鷺, 攝於 11/22/2014, 台北植物園




↓ 以前拍的影片, 攝於台北植物園




中文名:蒼鷺
別名:灰鷺
英名:Grey Heron, Gray Heron
學名:Ardea cinerea jouyi (Clark, 1907)
目名:鵜形目(Pelecaniformes)
科名:鷺科(Arde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冬候鳥
主要食物:魚、兩棲類、小哺乳動物等等
棲地:濕地、潮間帶、池塘、湖泊、河口、沼澤、水田、河流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濕地、潮間帶、水田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84-102公分, 上半身大致為灰色, 下半身(包括前頸及喉)大致為白色, 頭頂、額頭及臉部較白, 頸甚長, 前頸有黑色縱紋, 下頸有白色飾羽, 冠羽兩側為深灰藍色, 初級飛羽及翼下覆羽為灰藍色, 腳灰褐色, 嘴鮮黃褐色, 上嘴基黑褐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歐亞大陸的中緯度地區, 包括北歐, 中歐, 俄國中緯度及低緯度地區, 哈薩克, 蒙古, 中國東北, 朝鮮半島, 日本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非洲, 中東, 印度半島, 中南半島, 南洋, 中國大陸南部及東南部, 台灣, 菲律賓等地.
拍攝時間:11/22/2014
拍攝地點:台北植物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小彎嘴(Taiwan Scimitar Babbler), 11/22/2014

在台北植物園不期而遇一群小彎嘴, 距離約2步之遙, 蹦蹦跳跳找東西吃, 不怕人, 植物園的小彎嘴數量還蠻穩定的, 看來頗能適應這裡的環境.

小彎嘴為台灣普遍留鳥, 原被列為台灣特有亞種(學名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musicus), 現已被視為台灣特有種, 新的學名 Pomatorhinus musicus (Swinhoe, 1859), 全球僅見於台灣; 世界上其他種小彎嘴英名 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學名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分佈於中國大陸、不丹、尼泊爾、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越南等地, 世界分佈圖參見 IUCN.


↓ 攝於 11/22/2014, 台北植物園

IMG_0091 小彎嘴 Taiwan Scimitar Babbler





IMG_0094 小彎嘴 Taiwan Scimitar Babbler





IMG_0079 小彎嘴畫眉 Taiwan Scimitar Babbler





IMG_0081 小彎嘴 Taiwan Scimitar Babbler





↓ 沒葷的吃就吃素的, 頗能適應台北植物園的環境

IMG_0098 小彎嘴 Taiwan Scimitar Babbler





中文名:小彎嘴畫眉
俗名:小彎嘴鹛、小彎嘴、竹腳花眉、奸臣仔鳥
英名:Taiwan Scimitar Babbler
學名:Pomatorhinus musicus (Swinhoe, 1859)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畫眉科(Timaliidae)
種別: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果實, 種子或昆蟲
棲地:樹林, 闊葉林或次生林下層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矮樹叢, 不善飛行, 常跳躍行進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 21 公分, 褐色系, 嘴長而向下彎, 有明顯白眉線及黑色過眼線, 頭近黑色, 臉頰及喉白色, 翅膀暗褐色, 胸腹白色密佈黑色縱紋, 肋與後頸褐色, 嘴上啄黑色, 下啄淡黃白色, 腳暗褐色.
夏羽(繁殖羽):
冬羽(非繁殖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11/22/2014
拍攝地點:台北植物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以前拍的小彎嘴請見:
小彎嘴(Taiwan Scimitar Babbler), 10/26/2014.
小彎嘴(Taiwan Scimitar Babbler), 3/29/2014.
小彎嘴(Taiwan Scimitar Babbler), 3/26/2014.
小彎嘴(Taiwan Scimitar Babbler), 3/18/2014.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台灣畫眉(Taiwan Hwamei), 11/22/2014

在台北植物園貢姑7~8次後, 終於拍到台灣畫眉, 台灣特有種, 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數十年來的濫捕加上進口中國大陸畫眉與台灣畫眉雜交, 使純種台灣畫眉有絕種之危, 這種歌聲嘹亮外型美觀的鳥能否延續到我們的下一代, 端賴大家發揮保育意識, 以防悲劇發生.



↓ 中國大陸畫眉有明顯白色眉線和白色眼眶, 台灣畫眉則無, 攝於 11/22/2014, 台北植物園

IMG_9760 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IMG_9753 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IMG_9737 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IMG_9755 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IMG_9787 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IMG_9888 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中文名:台灣畫眉
俗名:畫眉
英名:Taiwan Hwamei
學名:Garrulax taewanus (Swinhoe, 1859)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畫眉科(Timaliidae)
種別:台灣特有種
保育等級:IUCN 紅皮書列為近危(Near Threatened), 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昆蟲, 果實, 種子
棲地:灌木叢, 林地邊緣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成群出現於林地邊緣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4公分, 全身大致為褐色, 前頸及胸有許多黑褐色或淡褐色細縱紋, 頭頂、後頸及上背有許多黑色較粗的縱紋, 翅膀褐色, 尾羽接近黑褐色, 腹部黃褐色, 下腹有淡淡灰藍白色成份, 嘴黑褐色, 上下啄交接處及下嘴基黃褐色, 腳黃褐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中國大陸畫眉有明顯白色眉線和白色眼眶, 台灣畫眉則無.
繁殖地:台灣特有種繁殖於台灣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特有種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11/22/2014
拍攝地點:台北植物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日本樹鶯(Japanese Bush Warbler), 11/20/2014

日本樹鶯(Japanese Bush Warbler), 是 "短翅樹鶯" 眾多亞種之一, 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或過境鳥, "短翅樹鶯"學名 Cettia diphone;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 出現台灣的日本樹鶯可能是短翅樹鶯中的 cantans 亞種(日本亞種)或 viridis 亞種(庫頁島亞種, 亦稱為 sakhalinensis 亞種); cantans 亞種的學名 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而 viridis 亞種的學名 Cettia diphone viridis (Yamashina, 1927).

另外也曾出現台灣的還有 "遠東樹鶯", "日本樹鶯" 腹部比較白, 體背及頭頂是帶有橄欖綠的淡褐色, 不像 "遠東樹鶯" 那麼紅棕色, 台灣比較容易看到遠東樹鶯, 稀有的日本樹鶯比較罕見.



↓ 不知這隻是日本亞種(cantans)或庫頁島亞種(viridis, 亦稱為 sakhalinensis), 攝於 11/20/2014, 野柳

IMG_9703 日本樹鶯 Japanese Bush Warbler





IMG_9708 日本樹鶯 Japanese Bush Warbler





IMG_9724 日本樹鶯 Japanese Bush Warbler





IMG_9700 日本樹鶯 Japanese Bush Warbler





IMG_9740 日本樹鶯 Japanese Bush Warbler





中文名:日本樹鶯
俗名:
英名:Japanese Bush-warbler
學名:日本亞種 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或庫頁島亞種 Cettia diphone viridis (Yamashina, 1927)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鶯科(Sylvi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冬候鳥或過境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樹林, 灌木叢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闊葉林或灌木叢.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4-16公分, 上半身大致為帶有橄欖綠的淡褐色, 下半身(包括前頸及喉)白色夾雜一些淡淡的黃褐色及灰色, 眉色類似下半身顏色, 過眼線黑褐色, 腳肉褐色, 嘴黑褐色, 上下啄交接處及下嘴基肉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遠東樹鶯" 與 "日本樹鶯" 的差別在於, "日本樹鶯" 腹部比較白, 體背及頭頂是帶有橄欖綠的淡褐色, 不像 "遠東樹鶯" 那麼紅褐色; "遠東樹鶯" 與 "極北柳鶯" 的差別在於, "遠東樹鶯" 背部偏紅褐色, "極北柳鶯" 背部則偏橄欖綠色, "極北柳鶯" 有淡白色翼帶, "遠東樹鶯" 則無.
繁殖地:繁殖於中國東北, 朝鮮半島, 日本, 俄國遠東地區的東南角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中國大陸東南部, 台灣, 菲律賓等地.
拍攝時間:11/20/2014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遠東樹鶯(Manchurian Bush-warbler), 11/20/2014

遠東樹鶯(滿洲樹鶯)(Manchurian Bush-warbler), 是 "短翅樹鶯" 眾多亞種之一, 但不知今天拍的這隻是何亞種, "短翅樹鶯" 學名 Cettia diphone, 在台灣為普遍冬候鳥或過境鳥.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 出現台灣的遠東樹鶯可能是短翅樹鶯中的 canturians 亞種(華中亞種)或 borealis 亞種(東北亞種), 2011年 Clements 已將 canturians 亞種(華中亞種)提升為獨立種, 新學名 Cettia canturians (Swinhoe, 1860), 英名 Manchurian Bush-warbler.

另外也曾出現台灣的還有 "日本樹鶯" (Japanese Bush-warbler), 學名 Cettia diphone (Kittlitz, 1830), 腹部比較白, 體背及頭頂是帶有橄欖綠的淡褐色, 不像 "遠東樹鶯" 那麼紅褐色, 台灣比較容易看到遠東樹鶯, 稀有的日本樹鶯比較罕見.



↓ 攝於 11/20/2014, 野柳

IMG_0351 遠東樹鶯 Manchurian Bush-warbler





IMG_0361 遠東樹鶯 Manchurian Bush-warbler





IMG_0291 遠東樹鶯 Manchurian Bush-warbler





IMG_0317 遠東樹鶯 Manchurian Bush-warbler





中文名:遠東樹鶯
俗名:
英名:Manchurian Bush-warbler
學名:獨立種 Cettia canturians (Swinhoe, 1860) 或亞種 Cettia diphone borealis (Campbell, 1892)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鶯科(Sylviidae)
種別:獨立種或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冬候鳥/過境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樹林, 灌木叢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闊葉林或灌木叢.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4-18公分, 上半身大致為褐色, 下半身(包括前頸及喉)白色帶一點淡淡的褐色, 眉污白色, 過眼線黑褐色, 腳肉色, 嘴黑褐色, 上下啄交接處肉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遠東樹鶯" 與 "日本樹鶯" 的差別在於, "日本樹鶯" 腹部比較白, 體背及頭頂是帶有橄欖綠的淡褐色, 不像 "遠東樹鶯" 那麼紅褐色; "遠東樹鶯" 與 "極北柳鶯" 的差別在於, "遠東樹鶯" 背部偏紅褐色, "極北柳鶯" 背部則偏橄欖綠色, "極北柳鶯" 有淡白色翼帶, "遠東樹鶯" 則無.
繁殖地:繁殖於中國中部東部及部份南部, 俄國, 朝鮮半島, 日本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中國大陸南部及東南部, 台灣, 菲律賓, 寮國, 泰國, 越南等地.
拍攝時間:11/20/2014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野鴝(Siberian Rubythroat), 11/20/2014

野鴝又稱紅喉歌鴝, 公鳥喉部紅色, 名副其實, 在台灣被列為不普遍過境鳥或冬候鳥, 根據 IUCN 資訊, 有時數量卻可達上萬, 台灣的春秋冬季節屢屢出現於野柳, 亦會出現於較偏僻野外, 生性隱密, 先前被歸類為鶇科(Turdidae), 現大部份世人將其列為鶲科(Musciapidae), 學名 Luscinia calliope,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 Dickinson (2003) 將本種分為3個亞種, 出現在台灣的為指名亞種 L. c. callliope (Pallas, 1776) 或勘察加亞種 L. c. camtschatkensis (Gmelin, 1789) 兩亞種, 既稱 Siberian Rubythroat, 其主要繁殖地在西伯利亞, 世界分佈圖參見IUCN.


↓ 公鳥, 不知這隻是何亞種, 攝於野柳, 11/20/2014

IMG_9946 野鴝 公鳥 Siberian Rubythroat





IMG_0020 野鴝 公鳥 Siberian Rubythroat





IMG_0066 野鴝 公鳥 Siberian Rubythroat





IMG_0070 野鴝 公鳥 Siberian Rubythroat





IMG_0021 野鴝 公鳥 Siberian Rubythroat





IMG_0094 野鴝 公鳥 Siberian Rubythroat





↓ 以前在野柳拍的母鳥, 攝於 11/24/2011



↓ 以前在野柳拍的母鳥影片, 攝於 11/24/2011



中文名:野鴝
俗名:紅喉歌鴝、紅點頦
英名:Siberian Rubythroat
學名:指名亞種 Luscinia calliope calliope (Pallas, 1776) 或 勘察加亞種 Luscinia calliope camtschatkensis (Gmelin, 1789)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鶲科(Musciap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不普遍冬候鳥/過境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樹林, 灌木叢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闊葉林或灌木叢.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6公分, 灰褐色調, 嘴黑色, 腳肉色; 雄鳥喉紅色, 胸灰褐色, 腹灰白色, 背褐色, 眉白色; 雌鳥喉部為淡淡的紅色.
繁殖地:繁殖於西伯利亞北部、堪察加半島、北海道、蒙古北部、中國東北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到華南、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菲律賓等地避寒, 過境日本、朝鮮、台灣等地, 有些過冬於台灣.
拍攝時間:11/20/2014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鷦鷯(Winter Wren), 11/20/2014

野柳又意外出現一隻罕見的鷦鷯, 可想而知, 這下又遭大砲輪番轟炸囉, 一般在台灣談到鷦鷯, 大多指的是台灣本土高海拔的留鳥 - 台灣鷦鷯, 要拍台灣鷦鷯通常需跑到像太平山/塔塔加/合歡山等等高山上, 雖不能排除台灣鷦鷯跑到野柳的可能性, 但機率不高, 今年秋天也不冷, 野柳的食物也不豐富, 本土鷦鷯實在沒必要跑這麼遠, 網路查了半天, 還是無法判定這隻是來自中國大陸或是本土的高山留鳥,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 鷦鷯本種分為41個亞種,與台灣地緣關係接近者有2個亞種, 其一為台灣鷦鷯, 學名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taivanus (Hartert, 1910), 屬於台灣特有亞種, 普遍的留鳥, 另一為中國大陸的鷦鷯, 學名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idius.

查了一下網路, 莊子的逍遙遊: "鷦鷯巢于深林. 不過一枝. 偃鼠飲河. 不過滿腹.", "鷦鷯巢于深林. 不過一枝" 即成語 "鷦鷯一枝" 的由來, 森林樹木那麼多, 鷦鷯築巢卻只佔用一根樹枝, 故 "鷦鷯一枝" 有勸人寡慾不貪心的含意,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年代, 既諷刺又發人深省.



↓ 驕客來, 可惜手邊只有旅遊鏡, 人客啊加減看囉, 攝於野柳, 11/20/2014

IMG_9505 鷦鷯 Winter Wren





IMG_9494 鷦鷯 Winter Wren





IMG_9510 鷦鷯 Winter Wren





IMG_9511 鷦鷯 Winter Wren





IMG_9412 鷦鷯 Winter Wren





中文名:鷦鷯
英名:Winter Wren, Wren, Common wren, Eurasian wren
俗名:
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鶇科(Turd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昆蟲、小魚、蝌蚪、小蛙、漿果、種子、海藻
棲地:森林下層
海拔:中高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森林下層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8~12cm, 全身大致為暗褐色, 看起來就像全身都生銹, 身材圓胖, 眉線為很淡的褐白色, 翼、腹側及尾羽密佈黃褐色或淡褐白色橫斑, 喉、臉、胸與腹有淡褐白色小斑, 尾常上翹.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廣泛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庫頁島/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台灣/歐洲北部/冰島/北美洲北部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歐洲及中亞族群冬季南遷至歐洲南部/北非/中東/印度次大陸北部等地避寒; 東亞族群冬季南遷至中國南部及東南部等地避寒, 台灣鷦鷯不遷往他國; 北美族群冬季南遷至北美洲南部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11/20/2014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藍磯鶇(Blue Rock-Thrush), 11/16/2014

藍磯鶇也是野柳常客, 不怕人, 很好拍, 到野柳很有機會在人來人往的遊客步道上和牠們近距離接觸, 最常出現在礁岩地區, 也會出現在屋頂、圍牆、窗台、樹林, 對我而言, 這次大概是最好拍的一次, 大家在等野鴝時, 這隻老是出來干擾, 儼然如地頭蛇, 還大辣辣地跑到二步之遙, 完全沒把大砲陣放在眼裡.

根據網路記錄, 曾出現台灣的藍磯鶇有二亞種, 最常出現的這一種為紅腹的藍磯鶇(philippensis 亞種), 臺灣生命大百科稱之為棕腹藍磯鶇, 另有人稱之為栗腹藍磯鶇, 屬於台灣普遍冬候鳥或春秋過境鳥, 少部分為留鳥; 另一種為藍腹的 "藍腹藍磯鶇(pandoo 亞種)", 屬於台灣罕見迷鳥, 每隔幾年才會出現一次. 奇怪的是, IUCN臺灣生命大百科都把牠列入鶲科(Muscicapidae), 既然是鶇, 豈不應是鶇科(Turdidae)才對?



↓ 紅腹的藍磯鶇(philippensis 亞種), 公鳥, 攝於野柳, 11/16/2014

IMG_1180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 姿勢還不少

IMG_1181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IMG_1199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IMG_1198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IMG_1202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IMG_1237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IMG_1196 藍磯鶇 公鳥 Blue Rock-Thrush





中文名:藍磯鶇
英名:Blue Rock-Thrush, Blue Rock Thrush
俗名:厝角鳥
學名:Monticola solitarius philippensis (Muller, 1776), 屬於 philippensis 亞種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鶇科(Turdidae)
種別:亞種; 曾出現台灣的有二亞種, 一種為紅腹的 philippensis 亞種藍磯鶇 Monticola solitarius philippensis (Muller, 1776), 屬於台灣普遍冬候鳥或春秋過境鳥; 另一種為 pandoo 亞種藍腹藍磯鶇 Monticola solitarius pandoo (Sykes, 1832), 屬於台灣罕見迷鳥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冬候鳥或春秋過境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海岸、礁岩、樹林、欄杆、窗台、圍牆、屋頂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海岸、礁岩、欄杆、窗台、樹林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1cm, 紅腹的藍磯鶇(philippensis 亞種)雄鳥為寶石藍色調, 頭、頸、背部及胸部以寶石藍色為主, 翅膀及尾羽黑色, 有極淡藍白色羽緣, 胸以下為栗紅色; 雌鳥為藍灰色調, 頭、臉、頸、背佈滿或大或小灰褐色斑, 胸、腹佈滿鱗狀灰褐色斑, 翅膀及尾羽黑色, 有灰白色羽緣. 藍腹藍磯鶇(pandoo 亞種)胸以下為寶石藍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廣泛分布於南歐, 東南歐, 中亞, 中國大陸, 朝鮮半島, 日本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歐洲及中亞族群冬季南遷至北非(摩洛哥南部、阿爾及利亞、蘇丹、查德東部、衣索匹亞北部等地)、中東南部、印度次大陸等地避寒; 東亞族群冬季南遷至東南亞、南洋群島、台灣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11/16/2014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