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2015~2016年的候鳥季真是精彩! 一隻東方白鸛出現在大都會密集住宅區河裡已夠幸運了, 同一地點居然又來2隻東方白鸛! 1隻變3隻, 鳥友樂歪了! 如果是一般常見的普遍候鳥也就算了, 東方白鸛可是瀕臨絕種野生動物哩! 千載難逢的機會, 怎可以不來給牠記錄一下?
↓ 再難等待也要等到3隻同時入鏡, 攝於 2/21/2016, 汐止與南港交界基隆河,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傍晚覓食時間一到, 各自以嘴伸入河灘中搜尋獵物, 目標應是無脊椎動物, 所以東方白鸛食物不限於魚類
↓ 除了會搶蒼鷺的食物外, 東方白鸛同袍之間還會互搶地盤, 這時就是鳥友捕捉畫面的時候
↓ 和蒼鷺互嗆的畫面
中文名: | 東方白鸛 |
英名: | Oriental Stork, Oriental White Stork, Japanese White Stork |
別名: | |
學名: | Ciconia boyciana (Swinhoe, 1873) |
目名: | 鸛形目(Ciconiiformes) |
科名: | 鸛科(Ciconiidae) |
種別: | 獨立種 |
保育等級: | IUCN紅皮書列為瀕危(Endangered)物種, 台灣保育法列為第I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稀有過境鳥或冬候鳥 |
主要食物: | 魚、蛙、蚯蚓、昆蟲、無脊椎動物、蛇等等 |
棲地: | 繁殖期築巢於高樹、電塔等等, 非繁殖期棲息於出海口濕地、內陸濕地、淺河、海灘、潮間帶沼澤、稻田等等 |
海拔: | 低海拔 |
習性: | 常單獨或成對於濕地或河流覓食, 常停歇於建築物頂端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112cm, 除飛羽黑色以外, 全身大致為白色, 喉與上胸有流蘇狀飾羽, 眼周及眼先有紅色裸皮, 嘴裂入到臉頰前緣, 嘴黑色, 腳紅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繁殖地: | 主要繁殖於俄國東南角與中國大陸邊界地區, 少數繁殖於黑龍江省烏裕爾河流域(Wuyuerhe river) |
避寒或避暑地: | 冬季主要度冬於中國大陸南部、長江下游地區、台灣等地, 少數度冬於朝鮮半島、日本, 偶而度冬於菲律賓、印度東北部、緬甸、孟加拉等地 |
拍攝時間: | 2/21/2016 |
拍攝地點: | 汐止與南港交界基隆河 |
資料來源: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3. Ciconia boycia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3: e.T22697695A48054252. dx.doi.org/10.2305/IUCN.UK.2013-2.RLTS.T22697695A48054252.en. Downloaded on 19 February 2016. |
補述: | 據估計全球東方白鸛數量約1000~2500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