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茅斑蝗鶯(Lanceolated Warbler) 10/13/2015

野柳不陌生的茅斑蝗鶯又出現, 還是像老鼠一樣在草叢裡面躦來躦去, 好像有人稱牠為鼠鳥, 主食昆蟲, 在台灣被列為稀有春秋過境鳥, 根據臺灣生命大百科蔡牧起描述, 出現在台灣的茅斑蝗鶯有2亞種, 一為大陸亞種 L. l. lanceolata (Temminck, 1840), 另一為日本亞種 L. l. hendersonii (Cassin, 1858), 以上資料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 旅遊鏡(18~135mm)拍攝, 畫質傷眼, 請海涵, 謝謝! 攝於野柳, 10/13/2015

IMG_1346s 茅斑蝗鶯 Lanceolated Warbler





IMG_1339 茅斑蝗鶯 Lanceolated Warbler





IMG_1355 茅斑蝗鶯 Lanceolated Warbler





IMG_1357 茅斑蝗鶯 Lanceolated Warbler





IMG_1341 茅斑蝗鶯 Lanceolated Warbler





中文名:茅斑蝗鶯
英名:Lanceolated Warbler
別名:黑紋蝗鶯
學名:大陸亞種 Locustella lanceolata lanceolata (Temminck, 1840) 或 日本亞種 Locustella lanceolata hendersonii (Cassin, 1858)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臺灣生命大百科列為蝗鶯科(Locustellidae), IUCN列為鶯科(Sylvi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過境鳥
主要食物:小昆蟲
棲地:草叢、農田、沼澤
海拔:低海拔
習性:單獨或成群出現於草叢、沼澤等地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 12 cm, 全身參雜或濃或淡的灰色, 黑色及白色, 上身帶有極淡的紫黃色, 下身帶有極淡的黃色, 白色眉斑, 黑色過眼線, 喉及腹白色, 胸白色有黑色細縱斑, 頭灰色有黑色細條紋, 背灰色有黑色粗條紋, 翅膀及尾羽為黑色有灰白色羽緣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俄國, 哈薩克北部, 中國大陸東北部, 蒙古西北部, 朝鮮半島, 日本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孟加拉、東南亞、印尼、汶萊等地避寒; 在台灣為過境鳥
拍攝時間:10/13/2015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部份資料來自: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Locustella lanceol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22714654A67262078.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5-4.RLTS.T22714654A67262078.en. Downloaded on 01 February 2016.
臺灣生命大百科, 授權條款: 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白眉黃鶲(Mugimaki Flycatcher) 10/13/2015

白眉黃鶲比白腹琉璃更難得一見, 這次同時出現野柳大概樂壞了每位拍鳥人吧? 尤其是白眉黃鶲公鳥與母鳥一起現身, 馬上成為大熱門, 天天大砲雲集, 白眉黃鶲可不是每年都有人看到, 在台灣亦屬於稀有過境鳥或冬候鳥, 但數量稀少難得一見, 繁殖地和白腹琉璃差不多, 並擴及西伯利亞及蒙古等地, 冬季南遷地點亦與白腹琉璃差不多, 但擴及中國大陸南部、寮國及馬來西亞等地,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 白眉黃鶲, 公鳥, 攝於野柳,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IMG_1151s 白眉黃鶲 Mugimaki Flycatcher





IMG_1185 白眉黃鶲 Mugimaki Flycatcher





IMG_1231s 白眉黃鶲 Mugimaki Flycatcher





IMG_1245 白眉黃鶲 Mugimaki Flycatcher





↓ 白眉黃鶲, 母鳥, 攝於野柳,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IMG_1290 白眉黃鶲 Mugimaki Flycatcher





↓ 白眉黃鶲, 外側尾羽基部有白斑, 似亞成鳥

IMG_1284 白眉黃鶲 Mugimaki Flycatcher





中文名:白眉黃鶲
英名:Mugimaki Flycatcher
別名:斑眉姬鶲
學名:Ficedula mugimaki (Temminck, 1835)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鶲科(Muscicapidae)
種別:獨立種
保育等級: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過境鳥或冬候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森林、闊葉林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常小群於樹林中捕捉昆蟲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3cm, 雄鳥上半身大致為深藍色, 喉、胸及上腹鮮橘黃色, 下腹及尾下覆羽白色, 眉毛後半段為亮麗白色, 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及尾羽帶有褐色成份, 翼側有大片白斑, 頭、臉頰、後頸、頸側與背部深藍色, 嘴腳暗藍色; 雌鳥背部、飛羽及尾羽帶有褐色成份, 喉、胸及上腹橘黃色較淡, 白眉不如雄鳥明顯, 下腹污白色而帶有褐色成份, 尾下覆羽污白色; 公亞成鳥似雌鳥, 但外側尾羽基部有白斑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中國大陸東北、朝鮮半島北半部、日本及庫頁島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台灣、菲律賓群島、中國大陸南部、海南島、寮國、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及婆羅洲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10/13/2015
拍攝地點:新北市野柳
資料來源: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Ficedula mugimak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09331A39801723. 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09331A39801723.en. Downloaded on 30 January 2016.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白腹琉璃(Blue-and-white Flycatcher) 10/13/2015

白腹琉璃在台灣為稀有過境鳥或冬候鳥, 雄鳥上半身藍色而有琉璃般光澤, 下半身白色, 相當亮麗! 英語名稱 Blue-and-white Flycatcher 頗為貼切, 可以說每年都會現身野柳, 每每成為拍鳥人熱門目標, 但數量稀少不常見, 繁殖於俄羅斯東南角、中國大陸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及庫頁島等地, 冬季南遷至台灣、菲律賓群島、海南島、越南、印尼及婆羅洲等地避寒,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 白腹琉璃, 公鳥, 攝於野柳,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IMG_1156s 白腹琉璃 Blue-and-white Flycatcher





IMG_1159l 白腹琉璃 Blue-and-white Flycatcher





IMG_1112 白腹琉璃 Blue-and-white Flycatcher


以上為雄鳥, 雌鳥請見: 白腹琉璃(Blue-and-white Flycatcher), 10/2/2014



中文名:白腹琉璃
英名:Blue-and-white Flycatcher
別名:白腹藍鶲、白腹姬鶲、琉璃鳥
學名:Cyanoptila cyanomelana (Temminck, 1829), cyanomelana 或 intermedia 亞種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鶲科(Muscicap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出現季節及頻率:不普遍過境鳥或稀有冬候鳥
主要食物:昆蟲
棲地:森林、闊葉林
海拔:中低海拔
習性:單獨或成對於樹林中捕捉昆蟲
習性: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闊葉林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6公分, 雄成鳥上半身寶藍色而有琉璃般光澤, 喉、臉、頸側及上胸黑藍色, 腹白色, 尾下覆羽白色, 嘴與腳黑藍色, 各飛羽羽尖黑褐色; 雌成鳥全身大致為灰褐色, 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及尾羽灰藍色而帶有褐色成份, 下腹與尾下覆羽污白色而帶有褐色成份; 雄亞成鳥除翅膀寶藍色之外, 其餘為污褐色; 雌亞成鳥全身大致為污褐色, 除初級飛羽、次級飛羽及尾羽外側污藍色之外.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主要繁殖於俄羅斯東南角、中國大陸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及庫頁島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台灣、菲律賓群島、海南島、越南、柬埔寨、泰國、印尼及婆羅洲等地避寒
拍攝時間:10/13/2015
拍攝地點:新北市野柳
資料來源:部份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Cyanoptila cyanomelan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09422A39829551. 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09422A39829551.en. Downloaded on 30 January 2016.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2016台灣北部最近鳥訊


日期 地點 鳥類 來源
3/9/2016 新竹南寮漁港 地啄木 facebook鳥友PO圖: 地啄木( 蟻鴷 )
3/9/2016 台北南港與汐止交界基隆河 東方白鸛3隻 facebook鳥友PO圖: facebook照片
2/17/2016 台北南港與汐止交界基隆河 東方白鸛3隻 目擊
1/30/2016 台北華江橋 花鳧, 栗小鷺, 黑頭文鳥 facebook鳥友PO圖: 黑頭文鳥, 栗小鷺
1/28/2016 台北南港與汐止交界基隆河 東方白鸛 facebook鳥友PO圖
1/26/2016 新北市三芝古坑 丹頂鶴 facebook鳥友PO圖: 2016.1.26-阿丹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紅領瓣足鷸(Red-necked Phalarope) 8/28/2015

紅領瓣足鷸又名紅頸瓣蹼鷸, 在台灣被定位為普遍過境鳥, 普遍, 卻不常見 >< 比較常出現於桃園大園及宜蘭休耕水田, 據網路資料顯示, 紅領瓣足鷸也是少數異類之一, 牠的雌鳥比雄鳥鮮艷漂亮, 顛覆一般鳥類都是雄鳥比雌鳥鮮艷的定律, 和彩鷸一樣, 紅領瓣足鷸由雄鳥擔當孵蛋育雛工作, 雌鳥忙著劈腿外遇 XD.

紅領瓣足鷸廣泛繁殖於歐亞大陸、格陵蘭及北美洲的北極圈上下地區, 冬季南遷至熱帶地區避寒,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 這隻紅領瓣足鷸悠哉遊哉的在2公尺外悠遊, 親民程度直逼公園裡的鴿子, 攝於桃園大園

IMG_5928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IMG_5946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IMG_5987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IMG_5956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IMG_5968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IMG_5938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



↓ 影片, 攝於桃園大園





中文名:紅領瓣足鷸
英名:Red-necked Phalarope
別名:紅頸瓣蹼鷸, 紅領瓣蹼鷸
學名:Phalaropus lobatus (Linnaeus, 1758)
目名: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名:鷸科(Scolopacidae)
種別:獨立種
保育等級: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過境鳥
主要食物:昆蟲、水中生物
棲地:休耕水田、池塘、魚塭等等水域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出現於休耕水田、水域等等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18cm, 嘴腳黑色, 趾間有蹼, 但非全蹼, 而是半蹼.
夏羽: 上身大致為暗灰色, 下身大致為白色, 臉頰白色, 頸部紅色, 故名紅頸瓣蹼鷸, 雌鳥頸部紅色比雄鳥更鮮明, 雌鳥胸部灰色
冬羽: 上身大致為灰色, 下身大致為白色, 臉頰白色, 眼下及眼後有粗黑紋
相似鳥種:
繁殖地:廣泛繁殖於歐亞大陸、格陵蘭及北美洲的北極圈上下地區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熱帶地區避寒, 包括中南美洲西岸、阿拉伯半島南岸、南洋等等
拍攝時間:8/28/2015
拍攝地點:桃園大園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紅領瓣足鷸也是少數異類之一, 牠的雌鳥比雄鳥鮮艷漂亮, 顛覆一般鳥類都是雄鳥比雌鳥鮮艷的定律, 和彩鷸一樣, 紅領瓣足鷸由雄鳥擔當孵蛋育雛工作, 雌鳥忙著劈腿外遇 XD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白腹鰹鳥(Brown Booby) 8/19/2015

再到新北市富貴角燈塔拍白腹鰹鳥, 這個被台灣定位為普遍的留鳥, 要見到牠們也不是那麼容易, 比較常出現在夏天, 白腹鰹鳥眼光銳利, 會從高空垂直俯衝­抓魚, 是捕魚高手, 手上只有 18~135mm 旅遊鏡,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 到現場發現白腹鰹鳥還是停遠遠的, 旅遊鏡拍起來很吃力 XD

IMG_4356





IMG_4336c





IMG_4375c





IMG_4271





IMG_4427





IMG_4478s





↓ 當白腹鰹鳥降落停歇時, 鳳頭燕鷗會讓位, 看起來有以大欺小嫌疑

IMG_4486





IMG_4548





IMG_4315c





IMG_4236c





IMG_4435





影片, 攝於新北市富貴角燈塔, 8/19/2015





中文名:白腹鰹鳥
別名:褐鰹鳥
英名:Brown Booby
學名:Sula leucogaster plotus (Boddaert, 1783)
目名:鰹鳥目(Suliformes)
科名:鰹鳥科(Sul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留鳥
主要食物:魚類等等
棲地:礁岩、海灘、海島的岩石峭壁、港口空中等地
海拔:低海拔
習性:常單獨或成群出現於礁岩、港口空中、海島的岩石峭壁等地
特徵: 一般特徵: 長約70~80公分左右, 除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之外, 身體為巧克力色, 眼周裸皮、嘴、腳均為淡淡黃黃綠綠的乳白綠色, 眼先及部份臉頰為淡藍色, 腳趾之間有蹼, 善於游泳、潛水與俯衝­抓魚, 俯衝­抓魚的方式可達垂直, 是捕魚高手.
夏羽(繁殖羽):
冬羽(非繁殖羽):
亞成鳥:
繁殖地:全球各亞種廣泛繁殖於太平洋、印度洋及大西洋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 據傳台灣近海近年無繁殖記錄, 台灣的亞種可能繁殖於琉球群島海域.
避寒或避暑地:台灣的亞種大部份停留台灣近海
拍攝時間:8/19/2015
拍攝地點:新北市富貴角燈塔下方海岸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玄燕鷗(Brown Noddy) 8/17/2015

玄燕鷗又名白頂玄燕鷗, 在台灣被定位為稀有夏候鳥, 被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大西洋與印度洋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這次新北市富貴角燈塔附近來了一大群上百隻鳳頭燕鷗, 當中夾雜1隻玄燕鷗, 也不能說玄燕鷗靠鳳頭燕鷗吃飯, 物以類聚, 多1隻鳥多1雙眼, 看到食物的機會多一些.


↓ 鏡頭短, 照片傷眼, 就當作首拍記錄, 謝謝包涵!

IMG_3432 玄燕鷗 Brown Noddy





↓ 玄燕鷗與鳳頭燕鷗

IMG_3439 鳳頭燕鷗與玄燕鷗 Greater Crested Terns and Brown Noddy





↓ 玄燕鷗飛行

IMG_3442_ 鳳頭燕鷗與玄燕鷗 Greater Crested Terns and Brown Noddy





↓ 玄燕鷗與鳳頭燕鷗

IMG_3426 鳳頭燕鷗與玄燕鷗 Greater Crested Terns and Brown Noddy





IMG_3445f 鳳頭燕鷗與玄燕鷗 Greater Crested Terns and Brown Noddy





中文名:玄燕鷗
英名:Brown Noddy, Common Noddy
別名:白頂玄燕鷗
學名:Anous stolidus pileatus (Linnaeus, 1758)
目名: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名:鷗科(Laridae)
種別:亞種
保育等級:台灣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夏候鳥
主要食物:魚類
棲地:漁港、海岸礁岩、河口、島嶼、水域
海拔:低海拔
習性:夏季混群於鳳頭燕鷗或其他鷗科中, 出現在漁港、海岸礁岩、河口、島嶼等地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38~45cm, 全身大致為巧克力色, 額頭及頭頂白色, 並漸層延伸至腦後枕, 翼尖黑色, 眼先黑色, 嘴腳暗巧克力色, 蹼巧克力色, 尾羽暗巧克力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廣泛分佈於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避寒或避暑地:熱帶族群夏季北遷至亞熱帶地區避暑, 冬季南遷至熱帶地區避寒
拍攝時間:8/17/2015
拍攝地點:新北市富貴角燈塔下方海岸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