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0隻絲光椋鳥出現在二重疏洪道! 是個人見過數量最多的一次, 台北地區過去大多現身於河濱公園的絲光椋鳥, 一來數量通常頂多10幾隻, 當雀榕果實成熟時, 就是牠們出現的時候, 機會難得, 怎能不來給牠記錄一下? 這次數量雖多, 卻相當怕人, 沒有長砲很難拍好牠們, 羽色看起來光滑如絲綢, 或許就是名為絲光椋鳥的原因, 有人把絲光椋鳥列為迷鳥,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將牠們列為稀有冬候鳥或過境鳥, 從牠們年年出現台灣的記錄看來, 列為稀有冬候鳥或過境鳥似乎比較恰當.
↓ 攝於 3/1/2016, 新北市二重疏洪道,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 鏡頭短, 只有等牠們吃雀榕果實時才有機會拍到






| 中文名: | 絲光椋鳥 | 
| 英名: | Red-billed Starling, 有人稱之為 Silky Starling | 
| 別名: | 紅嘴椋鳥 | 
| 學名: | Sturnus sericeus (Gmelin, 1788) | 
| 目名: |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 科名: | 椋鳥科(Sturnidae) | 
| 種別: | 獨立種 | 
| 保育等級: | 無危(Least Concern)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有人列為迷鳥, IUCN列為稀有冬候鳥或過境鳥 | 
| 主要食物: | 果實、昆蟲、種子等等 | 
| 棲地: | 樹林、平原、農耕地、河濱公園等等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常成群於河濱公園吃雀榕果實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23cm, 雄成鳥頭、頸及臉灰色並帶有淡淡褐色, 鰓線灰藍色, 背灰色, 初級飛羽及尾羽黑藍色, 次級飛羽灰藍色, 翼側有白斑, 腰灰白色, 喉白色, 喉與胸之間有白色細絲狀羽毛, 胸至下腹從灰色漸層至灰褐色最後至白色, 尾下覆羽白色, 嘴橙紅色, 嘴尖黑色, 腳橙色; 雌成鳥似雄鳥, 但頭、頸、背、臉、胸及腹褐色成份較深.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主要繁殖於中國大陸與越南交界地區 | 
| 避寒或避暑地: | 冬季遷徙至中國大陸中部以南及以東、越南、台灣、日本等地 | 
| 拍攝時間: | 3/1/2016 | 
| 拍攝地點: | 新北市二重疏洪道 | 
| 資料來源: |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