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雉, 台灣特有種, 全球僅見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入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台灣保育法列為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台灣目前1000元大鈔背面上的二隻大鳥正是帝雉, 受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是台灣最具代表性鳥類之一, 帝雉的英文名 Mikado Pheasant 之中的 Mikado 是日語 "帝" 的發音, 但第一個公開發表帝雉的並非日本人而是英國人, 然而合理猜測, 真正最先發現帝雉的人應是住在台灣的人, 可能是原住民, 也可能是漢人.
拍到這一對帝雉完全靠運氣, 本來是和一堆人一起在47k守候等待帝雉的出現, 等了近1小時毫無結果, 灰心之餘只好鼻子摸一摸離開, 驅車前往50k去找火冠戴菊, 車才開了500公尺左右, 就看見這一對帝雉大辣辣地在大馬路旁低頭覓食, 驚喜之下趕緊停車開拍, 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啊! 感謝!
台灣赫赫有名的拍鳥聖地 - 台中大雪山林道, 是台灣本土中海拔留鳥的重要棲息地, 住著許多低海拔看不到的本土鳥類, 例如帝雉、藍腹鷴、栗背林鴝、白眉林鴝、紅頭山雀、青背山雀、煤山雀、綠啄木、大赤啄木、鷦鷯、黃羽鸚嘴、火冠戴菊、灰鷽、金翼白眉、棕面鶯、星鴉等等, 其中包含許多全球獨一無二的台灣特有種或台灣特有亞種, 賞鳥人走一趟大雪山林道, 終身難忘. 可惜我鏡頭短, 照片傷眼, 請包涵, 謝謝!
↓ 帝雉, 台灣特有種, 公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 帝雉, 台灣特有種, 母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 帝雉, 台灣特有種, 公鳥(右)與母鳥(左),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 帝雉影片, 台灣特有種, 公鳥(右)與母鳥(左),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 帝雉影片, 台灣特有種, 公鳥(遠)與母鳥(近),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 帝雉影片, 台灣特有種, 母鳥, 攝於台中大雪山林道, 3/9/2015
| 中文名: | 帝雉 | 
| 別名: | 黑長尾雉 | 
| 英名: | Mikado Pheasant | 
| 學名: | Syrmaticus mikado (Ogilvie-Grant, 1906) | 
| 目名: | 雞形目(Galliformes) | 
| 科名: | 雉科(Phasianidae) | 
| 種別: | 台灣特有種 | 
| 保育等級: | IUCN 紅皮書列入近危物種(Near Threatened), 台灣第II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稀有留鳥 | 
| 主要食物: | 嫩芽、草籽、螞蟻、蚯蚓、昆蟲等等 | 
| 棲地: | 中高海拔森林底層 | 
| 海拔: | 中高海拔 | 
| 習性: | 常成對出現於森林底層, 亦常出現在大雪山林道馬路旁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雄鳥長約72~87公分, 雌鳥長約46~52公分; 雄鳥全身大致為黑藍色且有光澤, 翅膀有一白色翼帶, 長約52~60公分的尾羽黑藍色且有白色細橫帶, 臉頰有大塊紅斑圍繞眼睛四周, 胸、腹及翼側呈鱗片狀; 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 翼黑褐色, 翼緣白色, 胸、腹及翼呈鱗片狀並有白色條紋及白色鱗片邊緣, 圓形眼框紅色, 長約17~21公分的尾羽大致為黑、白及栗色相間橫紋.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繁殖於台灣 | 
| 避寒或避暑地: | 過冬於台灣 | 
| 拍攝時間: | 3/9/2015 | 
| 拍攝地點: | 台中大雪山林道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