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磯鶇也是野柳常客, 不怕人, 很好拍, 到野柳很有機會在人來人往的遊客步道上和牠們近距離接觸, 最常出現在礁岩地區, 也會出現在屋頂、圍牆、窗台、樹林.
根據網路記錄, 曾出現台灣的藍磯鶇有二亞種, 最常出現的這一種為紅腹的藍磯鶇(philippensis 亞種), 臺灣生命大百科稱之為棕腹藍磯鶇, 另有人稱之為栗腹藍磯鶇, 屬於台灣普遍冬候鳥或春秋過境鳥, 少部分為留鳥; 另一種為藍腹的 "藍腹藍磯鶇(pandoo 亞種)", 屬於台灣罕見迷鳥, 每隔幾年才會出現一次. 奇怪的是, IUCN 及臺灣生命大百科都把牠列入鶲科(Muscicapidae), 既然是鶇, 豈不應是鶇科(Turdidae)才對?
↓ 紅腹的藍磯鶇(philippensis 亞種), 今天拍的這隻是公亞成鳥, 攝於野柳, 10/18/2014



| 中文名: | 藍磯鶇 | 
| 英名: | Blue Rock-Thrush, Blue Rock Thrush | 
| 俗名: | 厝角鳥 | 
| 學名: | Monticola solitarius philippensis (Muller, 1776), 屬於 philippensis 亞種 | 
| 目名: |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 科名: | 鶇科(Turdidae) | 
| 種別: | 亞種; 曾出現台灣的有二亞種, 一種為紅腹的 philippensis 亞種藍磯鶇 Monticola solitarius philippensis (Muller, 1776), 屬於台灣普遍冬候鳥或春秋過境鳥; 另一種為 pandoo 亞種藍腹藍磯鶇 Monticola solitarius pandoo (Sykes, 1832), 屬於台灣罕見迷鳥 | 
| 保育等級: | 無危(Least Concern)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普遍冬候鳥或春秋過境鳥 | 
| 主要食物: | 昆蟲 | 
| 棲地: | 海岸、礁岩、樹林、欄杆、窗台、圍牆、屋頂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習性: | 常單獨出現於海岸、礁岩、欄杆、窗台、樹林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21cm, 紅腹的藍磯鶇(philippensis 亞種)雄鳥為寶石藍色調, 頭、頸、背部及胸部以寶石藍色為主, 翅膀及尾羽黑色, 有極淡藍白色羽緣, 胸以下為栗紅色; 雌鳥為藍灰色調, 頭、臉、頸、背佈滿或大或小灰褐色斑, 胸、腹佈滿鱗狀灰褐色斑, 翅膀及尾羽黑色, 有灰白色羽緣. 藍腹藍磯鶇(pandoo 亞種)胸以下為寶石藍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廣泛分布於南歐, 東南歐, 中亞, 中國大陸, 朝鮮半島, 日本等地 | 
| 避寒或避暑地: | 歐洲及中亞族群冬季南遷至北非(摩洛哥南部、阿爾及利亞、蘇丹、查德東部、衣索匹亞北部等地)、中東南部、印度次大陸等地避寒; 東亞族群冬季南遷至東南亞、南洋群島、台灣等地避寒; | 
| 拍攝時間: | 10/18/2014 | 
| 拍攝地點: | 野柳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