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日本鵪鶉(Japanese Quail), 11/2/2012

2012年11月1日早上10點, 個人在野柳中橫找鳥時, 遠遠的突然有一隻差不多像斑鳩那麼大的鳥兒從斜坡上跳下步道, 不急不徐的橫越步道, 由於事出突然, 匆忙之間按下了快門, 待我要再按第二次快門時, 牠已隱沒在步道低凹處, 然後消失在步道另一側樹林中, 我快速的審視一下剛剛拍的照片, 好可惜! 照片模糊不清, 只看得出牠身體是褐色, 身上有一條條白色長條紋從頸部一直延伸到尾部, 當下就知道這絕不是斑鳩, 於是決定在那邊等牠, 等了又等, 等了又等就是不見蹤影, 耐性終於被磨光, 無奈的轉到別處去另尋目標, 因為那天的目標還有花雀、黃雀、黃喉鵐等等, 總不能整天都等牠吧? 後來拿照片去請教老前輩, 前輩告知是日本鵪鶉, 並驚問 "你在那裡拍到的?", 我據實以告, 日本鵪鶉可是迷鳥級的, 極為罕見, 記錄顯示不是年年都會來台灣的, 等到下午我再回到發現牠的地方去等時, 步道兩端已是大砲雲集, 嚴陣以待, 形成兩軍對峙的場面, 空氣中嗅得出緊繃的氣氛, 我已沒位置可卡, 據說牠有出現了一下, 我等了一下, 深知那天不會有位置可卡了, 只好轉到別處去.

隔天再去時, 現場已是兩軍對峙的場面, 好不容易擠到步道旁, 蹲在斜坡上擺好相機, 等了良久牠終於出現了幾回, 總算讓我拍到一、二張有清楚的, 想再多拍幾張時, 牠卻飛走了, 人群頓時少了許多, 不知牠還會不會回來, 我懶得等, 回家審視一下, 只有二張照片是清楚的, 其中一張還是屁股照, 人客啊, 加減看, 謝謝光臨賞圖!




查網路才知道馴養鵪鶉已成為極成熟的技術, 有多種改良品種, 在日本的品種稱為日本鵪鶉, 日本、中國大陸以及台灣各有不同改良品種, 但都是養來生蛋出售的, 台灣夜市販賣的鳥蛋有些就是鵪鶉蛋; 在歐洲的改良品種則都是養來當肉品出售的, 肉質鮮美.



據說鵪鶉 "營養價值高, 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 脂肪不高, 味甘鹹、性平", "尤其是含有重要的腦素和卵磷脂, 是人類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 其膽固醇含量較低, 優於雞肉、蛋...《本草綱目》記載: 它具有補五臟, 益中氣, 實筋骨等功效, 據《禮記‧曲禮》中記載, 春秋時鵪鶉已成「上大夫之禮」, 出現在宮廷宴席上"



影片, 攝於野柳, 11/2/2012



中文名:日本鵪鶉
俗名:赤喉鶉、紅面鵪鶉、羅群
英名:Japanese Quail
學名:Coturnix japonica
目名:雞形目(Galliformes)
科名:雉科(Phasianidae)
種別:獨立種
保育等級:近危(Near Threatened)
出現季節及頻率:稀有迷鳥
主要食物:昆蟲, 穀類等等
棲地:灌木林, 草叢, 農耕地
海拔:低海拔
習性:單獨或成對出現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20公分, 嘴灰色, 腳肉色, 尾巴很短, 乍看之下, 上半身大致為深褐色調, 且看似有幾條粗白線從頭頂延伸至尾部, 而下半身大致為淡黃褐色調(胸部淡黃褐色, 腹部接近灰白色); 細看之下, 上半身大致為暗褐色, 頭頂看似有一條淡黃白色中心線其實是由一段段細矛狀條紋連成一線, 從後頸、背至翅膀有褐色與黑色橫斑, 且看似有幾條或粗或細淡黃白色長條紋, 各條紋其實是由一段段或粗或細淡黃白色矛狀條紋連成的; 下半身密佈淡褐灰色橫斑, 同樣看似有幾條淡黃白色細長的縱條紋, 各條紋其實是由一段段淡黃白色矛狀細條紋連成的, 上胸與頸部交接處的褐色斑顏色較暗; 雄鳥臉、頰和喉赤褐色, 有很長的白色眉斑, 頸側有三條暗褐色粗縱條紋; 雌鳥頰的顏色沒雄鳥深, 腮和喉灰白色.
夏羽(繁殖羽):
冬羽(非繁殖羽):
相似鳥種:
繁殖地:蘇聯東南部、中國大陸東北部、蒙古東北部、朝鮮半島及日本等地
避寒或避暑地:冬季南遷至印度、不丹、中國大陸中南部、緬甸、泰國、寮國、越南等地
拍攝時間:11/2/2012
拍攝地點:野柳
資料來源:網路
補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