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登山出遊時拍到的花花草草, 收集在此, 與網友分享, 
資料都是從網路搜尋得來, 若有誤, 請指教.
文中所描述的藥效均為網路傳聞, 未經求證請勿食用本文提及的任何花草.
誤食有毒植物, 嚴重者會危及性命.
喬木: 是指有單一樹幹的植物, 都是多年生直立木本.
灌木: 是指不具明顯主幹, 基部長出數個樹幹的植物, 都是多年生直立木本.
草本: 莖柔軟或易折而幾乎不木質化的植物, 有一年生草本或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是指由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 直到產生新種子, 
都在一年或是一個生長季節之內完成的草本植物.
一年生的植物通常都是草本而非木本.
多年生草本是指可以年年生長存活的草本植物, 
但在某一個特地的季節當中, 其活動停滯或減少.
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
| 洋繡球 | 華八仙 | 狹瓣八仙 |  |  | 
![]()  | ![]()  | ![]()  |  |  | 
十字花科(Brassicacea)
| 葉牡丹 |  |  |  |  | 
  |  |  |  |  |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麒麟花 | 紅尾鐵莧 | 油桐花 |  |  | 
![]()  | ![]()  | ![]()  |  |  | 
千屈菜科(Lythraceae)
| 千屈菜 | 紫薇 | 雪茄花 |  |  | 
  |   |   |  |  | 
山茶科(Theaceae)
| 大頭茶 |  |  |  |  | 
![]()  |  |  |  |  | 
山柑科(Capparidaceae)
| 醉蝶花 |  |  |  |  | 
![]()  |  |  |  |  | 
天南星科(Alismatales)
| 火鶴 | 白鶴芋 | 白花海芋 |  |  | 
![]()  | ![]()  | ![]()  |  |  | 
木棉科(Malvaceae)
| 木棉 |  |  |  |  | 
![]()  |  |  |  |  | 
木犀科(Oleaceae)
| 毛茉莉 |  |  |  |  | 
![]()  |  |  |  |  | 
木蘭科(Magnoliaceae)
| 洋玉蘭 |  |  |  |  | 
![]()  |  |  |  |  |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禺毛茛 |  傅氏唐松草 |   |   |   | 
 
   |    |   |   |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孤挺花 | 紫嬌花 | 韭蘭 | 假玉簪 | 文珠蘭 | 
![]()  | ![]()  | ![]()  |   |   | 
| 蜘蛛百合 |  |  |  |  | 
  |  |  |  |  |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石竹 |  |  |  |  | 
![]()  |  |  |  |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通泉草 | 毛地黃 | 夏堇 | 金魚草 | 阿拉伯婆婆納 | 
![]()  | ![]()  | ![]()  | ![]()  | ![]()  | 
| 倒地蜈蚣 | 天使花 |  |  |  | 
  |   |  |  |  | 
百合科(Liliaceae)
| 山寶鐸花 | 台灣百合 | 台灣油點草 |  |  | 
![]()  |   |   |  |  | 
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
| 豔紅西番蓮 |  |  |  |  | 
![]()  |  |  |  |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小花黃蟬 | 緬槴 | 馬茶花 | 日日春 |  | 
![]()  | ![]()  | ![]()  |   |  | 
豆科(Leguminosea)
| 蔓花生 | 翼軸決明 | 羽扇豆 | 粉撲花 | 雞冠刺桐 | 
![]()  | ![]()  | ![]()  |   |   | 
 
 | 台灣葛藤 |   |   |   |   | 
 
   |   |   |   |   |  
杜鵑花科(Ericaceae)
| 平戶杜鵑 | 大屯杜鵑 |  |  |  | 
![]()  | ![]()  |  |  |  |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 冇骨消 |   |   |   |   | 
 
   |   |   |   |   |  
美人蕉科(Cannaceae)
| 安旺美人蕉 |  |  |  |  | 
![]()  |  |  |  |  | 
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 梭魚草 |  |  |  |  | 
![]()  |  |  |  |  | 
金蓮花科(Tropaeolaceae)
| 金蓮花 |  |  |  |  | 
![]()  |  |  |  |  | 
金蓮木科(Ochnaceae) 
 | 桂葉黃梅 |   |   |   |   | 
 
   |   |   |   |   |  
金絲桃科(Guttiferae)
| 方莖金絲桃 |  |  |  |  | 
  |  |  |  |  | 
芸香科(Rutaceae)
| 七里香 |  |  |  |  | 
  |  |  |  |  |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 使君子 |  |  |  |  | 
  |  |  |  |  |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 四季秋海棠 | 水鴨腳秋海棠 |  |  |  | 
![]()  |   |  |  |  | 
茄科(Solanaceae)
| 矮牽牛 | 紫水晶 |  |  |  | 
![]()  |   |  |  |  |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 角桐草 |  |  |  |  | 
  |  |  |  |  | 
唇形科(Ericaceae)
| 貓鬚草 | 夏枯草 | 墨西哥鼠尾草 | 羽葉薰衣草 | 風輪菜 | 
![]()  | ![]()  | ![]()  | ![]()  |   | 
 
 | 粉萼鼠尾草 |  一串紅 |   |   |   | 
 
   |    |   |   |   |  
柳葉菜科(Onagraceae)
| 小花月見草 | 秘魯水丁香 |  |  |  | 
![]()  |   |  |  |  | 
茜草科(Rubiaceae)
| 黃梔花 | 繁星花 | 矮仙丹 | 六月雪 | 欖仁舅 | 
![]()  |   |   |   |   | 
| 紅玉葉金花 | 粉葉金花 |  |  |  | 
  |   |  |  |  | 
桃金孃科(Myrtaceae)
| 串錢柳 | 桃金孃 |  |  |  | 
![]()  | ![]()  |  |  |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馬纓丹 | 台灣紫珠 | 蕾絲假連翹 | 紫蝶花 | 牙買加長穗木 | 
![]()  | ![]()  | ![]()  | ![]()  |   | 
 
 | 海埔姜 |  龍吐珠 |   |   |   | 
 
   |    |   |   |   |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 松葉牡丹 |   |   |   |   | 
 
   |   |   |   |   |  
桔梗科(Campanulaceae)
| 風鈴草 | 許氏草 |  |  |  | 
![]()  |   |  |  |  | 
梧桐科(Sterculiaceae) 
 | 非洲芙蓉 |   |   |   |   | 
 
   |   |   |   |   |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 馬鞍藤 | 藍星花 |  |  |  | 
  |   |  |  |  | 
莧科(Amaranthaceae)
| 千日紅 | 青葙 |  |  |  | 
![]()  |   |  |  |  |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 巴西野牡丹 | 野牡丹 | 豔紫野牡丹 | 毛布勒德藤 |  | 
![]()  |   |   |   |  | 
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
| 大豔紅赫蕉 |  |  |  |  | 
![]()  |  |  |  |  | 
景天科(Crassulaceae)
| 落地生根 |  |  |  |  | 
![]()  |  |  |  |  | 
堇菜科(Violaceae)
| 三色菫 | 如意草 |  |  |  | 
![]()  | ![]()  |  |  |  | 
報春花科(Primulaceae)
| 西洋櫻草 |  |  |  |  | 
![]()  |  |  |  |  |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 九重葛 |  |  |  |  | 
![]()  |  |  |  |  | 
紫草科(BORAGINACEAE)
| 福建茶 |  |  |  |  | 
![]()  |  |  |  |  | 
紫葳科(Bignoniaceae)
| 凌霄花 |  |  |  |  | 
![]()  |  |  |  |  | 
菊科(Compositae)
| 非洲菊 | 狗娃花 | 瑪格麗特 | 銀葉情人菊 | 情人菊 | 
![]()  | ![]()  | ![]()  | ![]()  | ![]()  | 
| 南國小薊 | 細葉萬壽菊 | 大波斯菊 | 南美蟛蜞菊 | 鵝河菊 | 
![]()  |   | ![]()  | ![]()  | ![]()  | 
| 饑荒草 | 勳章菊 | 兔兒菜 | 大花咸豐草 | 大頭艾納香 | 
![]()  | ![]()  | ![]()  | ![]()  | ![]()  | 
| 白頂飛蓬 | 紫花藿香薊 | 黃波斯菊 | 百日草 | 台灣山菊 | 
![]()  | ![]()  | ![]()  |   |   | 
酢漿草科(Oxalidaceae)
| 紫花酢漿草 | 酢漿草 |  |  |  | 
  |   |  |  |  | 
蝶形花科(Fabaceae)
| 火炬刺桐 |  |  |  |  | 
  |  |  |  |  | 
睡蓮科(Nymphaeaceae)
| 睡蓮 | 台灣萍蓬草 | 蓮花 |  |  | 
  |   | ![]()  |  |  | 
鳶尾科(Iridaceae)
| 鳶尾花 | 巴西鳶尾 | 日本鳶尾 | 烏葉鳶尾 | 射干 | 
  |   |   |   |   | 
| 黃花巴西鳶尾 |  |  |  |  | 
  |  |  |  |  |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 紫錦草 | 巴西水竹葉 | 牛軛草 |  |  | 
  |   |   |  |  | 
薔薇科(Rosaceae)
| 台灣山櫻花 | 紅華(八重櫻系) | 染井吉野櫻 | 梅花 | 刺莓 | 
  |   |   | ![]()  | ![]()  | 
| 厚葉石斑木 | 蛇莓 | 龍芽草 | 翠梅 |  | 
  |   |   |   |  | 
澤瀉科(Alismataceae) 
 | 蒙特登慈菇 |   |   |   |   | 
 
   |   |   |   |   |  
爵床科(Acanthaceae)
| 仙鶴草 | 馬藍 | 翠蘆莉 | 立鶴花 | 蘭崁馬藍 | 
  |   |   |   |   | 
| 黃蝦花 | 大鄧伯花 | 柳葉水蓑衣 |  |  | 
  |   |   |  |  | 
薑科(Zingiberaceae)
| 月桃 |  |  |  |  | 
![]()  |  |  |  |  | 
蘇木科(Acanthaceae)
| 洋紫荊 |  |  |  |  | 
![]()  |  |  |  |  | 
蘭科(Orchidaceae)
| 蝴蝶蘭 | 文心蘭 | 石斛蘭 | 嘉德麗雅蘭 |  | 
![]()  | ![]()  | ![]()  | ![]()  |  | 
蘿藦科(Asclepiadaceae)
| 馬利筋 |  |  |  |  | 
![]()  |  |  |  |  | 
 洋繡球
| 別名: | 繡球花、紫陽花、粉團花、八仙花、七變化、繡球花 | 
| 英名: | Hydrangea | 
| 學名: | Hydrangea macrophylla cv. Otaksa, Hydrangea macrophylla | 
| 科別: | 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 | 
| 屬別: | 繡球屬(Hydrangea) | 
| 花期: | 約5-6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中國、日本 | 
| 補述: | 落葉灌木, 全株有毒, 用於盆景、切花或花壇栽植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華八仙
| 別名: | 長葉溲疏、常山、土常山、粉團繡球、野八仙、蜀七葉、 
紅骨兮輕柴仔、羅比八仙花、Baiyakan(泰雅);Marutsokora't(排灣) | 
| 英名: | Chinese Hydrangea | 
| 學名: | Hydrangea chinensis Maxim. | 
| 科別: |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或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 | 
| 屬別: | 八仙花屬(Hydrangea) | 
| 花期: | 1-6月(冬末-春夏之交)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地中國南部及菲律賓、琉球、台灣, 低海拔闊葉林 | 
| 補述: | 常綠灌木, 庭園美化, 據說葉片可代替茶葉飲用, 全株可治肺癆, 根利尿,  
抗瘧, 袪瘀止痛, 活血 | 
| 拍攝時間: | 2011/3/20 | 
| 拍攝地點: | 汐止大尖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狹瓣八仙
| 別名: | 窄瓣繡球、常山 | 
| 英名: | Narrow petaled hydrangea | 
| 學名: | Hydrangea angustipetala Hay. | 
| 科別: |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或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 | 
| 屬別: | 八仙花屬(Hydrangea) | 
| 花期: | 5-7月 | 
| 海拔: | 800-2000m | 
| 分布: | 原產地日本、琉球、台灣 | 
| 補述: | 可作庭園植物, 插花材料, 狹瓣八仙與華八仙的差別如下:  
華八仙: 小枝無毛;葉是兩端尖銳的長橢圓形,葉緣疏鋸齒,白色花瓣較大; 
狹瓣華八仙:小枝被毛或略被毛;葉是倒卵形至長橢圓形,葉緣細鋸齒,白色花瓣較小 | 
| 拍攝時間: | 2011/5/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麒麟花
| 別名: | 番仔刺、鐵海棠、萬年刺、虎剌 | 
| 英名: | Christ plant, Christ' thorn, Crown of thorns | 
| 學名: | Euphorbia milii Ch. des Moulins | 
| 科別: |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 屬別: | 大戟屬(Euphorbia) | 
| 花期: | 全年可開花, 秋冬季最盛開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馬達加斯加島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全株都有毒, 用於盆栽、綠籬、花壇 | 
| 拍攝時間: | 2011/4/9, 2011/12/28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紅尾鐵莧
| 別名: | 紅毛莨、紅絹莧、狗尾紅 | 
| 英名: | Firetail | 
| 學名: | Acalypha pendula | 
| 科別: |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 屬別: | 鐵莧屬(Acalypha) | 
| 花期: | 春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西印度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用於地被、花壇、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油桐花
| 別名: | 皺桐、廣東油桐、桐油樹、油桐樹、桐子樹、光桐、三年桐 | 
| 英名: | Tung Oil Tree | 
| 學名: | Aleurites Montana, Vernicia fordii | 
| 科別: | 大戟科(Euphorbiaceae) | 
| 屬別: | 油桐屬(Vernicia) | 
| 花期: | 4-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長江流域 | 
| 補述: | 落葉性喬木, 可作為園景樹及行道樹, 台灣有木油桐和桐油樹兩個品種,  
木油桐可做家俱、火柴棒等, 果實可用來提煉防水性佳的桐油, 
美濃紙傘傘面所用的防水油, 便是桐油, 也可用來製作油漆,  
雌雄同株異花, 雄花具8至10支雄蕊, 雄蕊為紅色, 花粉為黃色,  
土城區生長的油桐花, 大多為「廣東油桐」, 學名Aleurites Montana,  
中文名「千年桐」, 又別稱「皺桐」、「廣東油桐」, 各部分均具毒性, 
以前日本需要大量的梧桐, 做為書桌抽屜的材料, 當時國人大量種植, 
後來梧桐感染了俗稱 "天狗巢" 的簇葉病, 國人改種油桐, 仿冒梧桐出售,  
被日本人發現後, 油桐的身價一落千丈, 因而便被棄置山林,  
每年五月油桐花謝, 戲稱為「五月雪」. | 
| 拍攝時間: | 2011/5/8 | 
| 拍攝地點: | 土城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千屈菜
| 別名: | 美麗千屈菜、千禧花 | 
| 英名: | Spiked Loosestrife, purple lythrum | 
| 學名: | Lythrum salicaria | 
| 科別: | 千屈菜科(Lythraceae) | 
| 屬別: | 千屈菜屬(Lythrum) | 
| 花期: | 春夏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歐洲及亞洲溫熱帶 | 
| 補述: | 多年生的草本, 園藝觀賞用, 據說嫩葉可食用, 葉子在台灣被當成養生茶飲, 
據說全株可入藥, 治痢疾、腸炎等, 另具外傷止血功效 | 
| 拍攝時間: | 2011/6/2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頭茶
| 別名: | 山茶花、花束青、大山皮、山椿、山枇花 | 
| 英名: | Taiwan Gordonia | 
| 學名: | Gordonia axillaris(Roxb.)Dietr. | 
| 科別: | 山茶科(Theaceae) | 
| 屬別: | 國產大頭茶屬(Polyspora) | 
| 花期: | 每年十月至翌年一月 | 
| 海拔: | 低海拔, 中海拔 | 
| 分布: | 原產地台灣, 主要分布在華南, 臺灣及中南半島等地 | 
| 補述: | 常綠灌木, 庭園觀賞樹木, 據說莖、皮可活絡止痛, 果實可止瀉,  
根可止血, 調經 | 
| 拍攝時間: | 2010/11/27 | 
| 拍攝地點: | 筆架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醉蝶花
| 別名: | 西洋白花菜、西洋鳳蝶草、擬蝶花、紫龍鬚、風蝶草 | 
| 英名: | Spider Flower, Spiny Spiderflower, Cleome Hassleriana | 
| 學名: | Cleome spinosa Jacquin | 
| 科別: | 山柑科(Capparidaceae) | 
| 屬別: | 白花菜屬(Cleome) | 
| 花期: | 花期12-2月, 北部地區氣候適宜可開到4-5月 | 
| 海拔: | 海拔180m至3500m | 
| 分布: | 原產於阿拉伯、北非、美洲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園藝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袪風散寒, 殺蟲止癢, 活血止痛 | 
| 拍攝時間: | 2010/10/10 | 
| 拍攝地點: | 2010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火鶴
| 別名: | 尾花芋、紅包芋、安世蓮、花燭、紅掌、大團扇、安德花燭 | 
| 英名: | Anthurium flower, Hawaiian Heart, Flame plant, Flaming lily, Tail flower | 
| 學名: | 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 
| 科別: | 天南星科(Alismatales) | 
| 屬別: | 花燭屬(Anthurium)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夏威夷、中南美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盆栽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白鶴芋
| 別名: | 苞葉芋 | 
| 英名: | Peace Lily, Sail Plant, Spathe Flower | 
| 學名: | Spathiphyllum kochii Engler & Krause | 
| 科別: | 天南星科(Alismatales) | 
| 屬別: | 白鶴芋屬(Spathiphyllum) | 
| 花期: | 全年皆會開花, 但盛花期為4-9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哥倫比亞, 台灣全島各地均有栽植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白花海芋
| 別名: | 馬蹄蓮 | 
| 英名: | Calla lily, Arum lily, Gold calla | 
| 學名: |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 
| 科別: | 天南星科(Alismatales) | 
| 屬別: | 馬蹄蓮屬(Zantedeschia) | 
| 花期: | 每年元月至五月, 盛花期在三至四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非洲中南部 | 
| 補述: | 多年生球根花卉, 在台灣陽明山竹子湖的白花海芋最負盛名 | 
| 拍攝時間: | 2011/1/22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竹子湖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木棉
| 別名: | 班芝樹、攀枝花、紅棉、棉樹、木棉樹、英雄樹、加薄棉、瓊枝 | 
| 英名: | Common Bombax, Cotton Tree | 
| 學名: | Bombax malabarica DC., Bombax malabaricum DC., Bombax ceiba Linn. | 
| 科別: | 木棉科(Malvaceae) | 
| 屬別: | 木棉屬(Bombax) | 
| 花期: | 每年2-3月份先開花, 後長葉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印度、緬甸及爪哇一帶, 台灣全島各地均有栽植 | 
| 補述: | 落葉喬木, 行道樹 | 
| 拍攝時間: | 2011/4/14 | 
| 拍攝地點: | 大安森林公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毛茉莉
| 別名: | 多花素馨、毛素馨、星星茉莉 | 
| 英名: | Star Jasmine, Pubescens Jasmine | 
| 學名: | Jasminum multiflorum (Burm. f.) Andr. | 
| 科別: | 木犀科(Oleaceae) | 
| 屬別: | 素馨屬(Jasminum) | 
| 花期: | 冬季至早春 | 
| 海拔: | 1000m | 
| 分布: | 原產於印度 | 
| 補述: | 常綠半蔓性灌木, 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國花, 庭園樹、盆栽,  
據說鮮花可以用來提煉茶葉香料和香精 | 
| 拍攝時間: | 2011/1/28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洋玉蘭
| 別名: | 荷花玉蘭、泰山木、木蓮花、廣玉蘭、木蘭花、泰山朴、大花木蘭 | 
| 英名: | Southern Magnolia, Bull bay, Lotus-flowered Magnolia, Large-flowered magmolia | 
| 學名: | Magnolia grandiflora L. | 
| 科別: | 木蘭科(Magnoliaceae) | 
| 屬別: | 木蘭屬(Magnolia) | 
| 花期: | 春至夏季 | 
| 海拔: | 0-1900m | 
| 分布: | 原產於美國 | 
| 補述: | 常綠大喬木, 庭園樹, 木材作傢俱, 據說鮮花可以袪風散寒, 行氣止痛 | 
| 拍攝時間: | 2011/6/11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孤挺花
| 別名: | 百支蓮、華胄蘭、喇叭花、鼓吹花、朱頂紅、紅花蓮、對對紅 | 
| 英名: | Dutch Amaryllis, Knight's Star Lily, South African Amaryllis | 
| 學名: | Hippeastrum equestre (Ait.) Herb., Hippeastrum reginae (L.) Herb., 
Hippeastrum hybridum Hort. ex Velenovsky, Hippeastrum x hybridum Hort. ex Velenovsky | 
| 科別: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 屬別: | 朱頂紅屬(Hippeastrum) | 
| 花期: | 春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 秘魯, 南非 | 
| 補述: | 多年生花枝草本, 庭園、露地栽培、盆栽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嬌花
| 別名: | 野蒜、非洲小百合、紫瓣花 | 
| 英名: | Society garlic, pink agapanthus, wild garlic | 
| 學名: | Tulbaghia violacea Harvey | 
| 科別: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 屬別: | 紫嬌花屬(Tulbaghia) | 
| 花期: | 夏秋(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非開普敦, 秘魯, 南非 | 
| 補述: | 多年生球根花卉, 用於花壇以及盆栽等 | 
| 拍攝時間: | 2011/5/25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韭蘭
| 別名: | 紅玉簾、風雨花、花韭、紅菖蒲、假番紅花、紅菲菜花、木筆花、雨百合 | 
| 英名: | Red zephyr lily, Red rain lily | 
| 學名: | zephyranthes grndiflora Lindl. | 
| 科別: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 屬別: | 蔥蘭屬(Zephyranthes), 亦稱蔥蓮屬或玉簾屬 | 
| 花期: | 春末至秋初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及牙買加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鱗莖有毒 | 
| 拍攝時間: | 2011/6/4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石竹
| 別名: | 五彩石竹、洛陽花、剪絨花、中國石竹 | 
| 英名: | Chinese Pink, Rainbow-Pin | 
| 學名: | Dianthus chinensis Linn., Phyllostachys lithophila Hayata | 
| 科別: |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 屬別: | 石竹屬(Dianthus) | 
| 花期: | 4-10月, 集中於4-5月 | 
| 海拔: | 低至中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帶花全草可破血通經, 利尿通淋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通泉草
| 別名: | 心葉母草、心臟葉母草、六角定經草、白仔草、六角金英、Zakarukaru(排灣) | 
| 英名: | Asian Mazus, Tokiwahaze | 
| 學名: | Mazus pumilus (Burm. f.) Steenis, Lobelia pumlia Burm. f., Mazus japonicus (Thunb.) Kuntze.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通泉草屬(Mazus) | 
| 花期: | 冬末春初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大陸、台灣、日本 | 
| 補述: | 一或二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熱解毒, 消食健胃, 解毒消炎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毛地黃
| 別名: | 紫花洋地黃、洋地黃、心臟草、毒藥草、紫花毛地黃、吊鐘花、指頂花、金鐘 | 
| 英名: | Common Foxglove | 
| 學名: | Digitalis purpurea Linn.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毛地黃屬(Digitalis) | 
| 花期: | 5-6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歐洲西部,各地園林有栽培 | 
| 補述: |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毛地黃的葉子為重要的藥材,  
全株有劇毒, 葉為強心劑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夏堇
| 別名: | 蝴蝶草、花瓜草、花公草、藍豬耳 | 
| 英名: | Wishbone Flower, Torenia | 
| 學名: | Petunia hybrida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倒地蜈蚣屬(Torenia) | 
| 花期: | 夏季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越南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觀賞用, 盆栽、花台或花壇 | 
| 拍攝時間: | 2011/5/8 | 
| 拍攝地點: | 土城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金魚草
| 別名: | 龍頭花、龍口花、兔子花、獅子花、虎嘴花、柳穿魚、洋彩雀 | 
| 英名: | Snapdragon | 
| 學名: | Antirrhinum majus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金魚草屬(Antirrhinum) | 
| 花期: | 3-6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西元 1911 年自日本引進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花園或花壇, 據說全草可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涼血止血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阿拉伯婆婆納
| 別名: | 台北水苦蕒、波斯婆婆納、大婆婆納、瓢簞草、腎子草 | 
| 英名: | Iran Speedwell, Birdeye Speedwell | 
| 學名: | Veronica persica Poir.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婆婆納屬(Veronica) | 
| 花期: | 4-8月 | 
| 海拔: | 0-2200m | 
| 分布: | 原產於西亞、歐洲 | 
| 補述: | 一年至二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解熱毒, 袪風濕 | 
| 拍攝時間: | 2011/4/28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山寶鐸花
| 別名: |  | 
| 英名: |  | 
| 學名: | Disporum shimadai Hayata | 
| 科別: | 百合科(Liliaceae) | 
| 屬別: | 寶鐸草屬(Disporum) | 
| 花期: | 春夏 | 
| 海拔: | 0-2000m | 
| 分布: | 原產於臺灣, 臺灣特有種 | 
| 補述: | 多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豔紅西番蓮
| 別名: | 葡萄葉西番蓮 | 
| 英名: | Passion Flower, Perfumed Passionflower | 
| 學名: | Passiflora vitifolia Kunth. | 
| 科別: | 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 | 
| 屬別: | 西番蓮屬(Passiflora) | 
| 花期: | 春末到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尼加拉瓜、秘魯 | 
| 補述: | 常綠蔓性藤本,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1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小花黃蟬
| 別名: | 硬枝黃蟬、叢立黃蟬、黃蟬、立株黃鶯、夾竹葉黃蟬 | 
| 英名: | Oleander Allamanda, Allamanda, Bush Allamanda | 
| 學名: | Allamanda neriifolia Hook | 
| 科別: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 屬別: | 黃蟬屬(Allamanda) | 
| 花期: | 春末到秋初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巴西,台灣於 1901 年由田帶安定氏從日本引入 | 
| 補述: | 常綠灌木, 觀賞用, 植株有毒, 據說全株可殺蟲, 墮胎 | 
| 拍攝時間: | 2011/4/26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緬槴
| 別名: | 雞蛋花、印度素馨、番仔花、鹿角樹、大季花 | 
| 英名: | Common Fragipani | 
| 學名: | Plumeria acutifolia | 
| 科別: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 屬別: | 雞蛋花屬(Plumeria) | 
| 花期: | 3-9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西印度群島, 中美洲, 南美洲及墨西哥, 1645年間由荷蘭人引入 | 
| 補述: | 落葉喬木, 觀賞用, 乳液有毒 | 
| 拍攝時間: | 2011/6/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馬茶花
| 別名: | 馬蹄花、山馬茶、山胡椒 | 
| 英名: | Crape jasmine, Crape gardenia, Pinwheel flower | 
| 學名: | 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 (L.) R. Br. | 
| 科別: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 屬別: | 馬蹄花屬(Tabernaemontana) | 
| 花期: | 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和台灣 | 
| 補述: | 落葉性灌木, 觀賞用庭植植材, 全株有毒 | 
| 拍攝時間: | 2011/6/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蔓花生
| 別名: | 長啄花生、黃色蔓花生 | 
| 英名: |  | 
| 學名: | Arachis duranensis | 
| 科別: | 豆科(Leguminosea) | 
| 屬別: | 蔓花生屬(Arachis) | 
| 花期: | 春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亞洲熱帶及南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園藝景觀綠化地被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4/26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翼軸決明
| 別名: | 翼柄決明、翅莢決名、翅果鐵刀木、山扁豆、七金燭臺、對葉豆 | 
| 英名: | Candle Bush | 
| 學名: | Cassia alata | 
| 科別: | 豆科(Leguminosea) | 
| 屬別: | 決明屬(Cassia) | 
| 花期: | 秋季到隔年春天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衣索匹亞 | 
| 補述: | 常綠灌木, 作為行道樹或是庭園造景, 據說全草可袪風燥濕, 殺蟲止癢, 緩瀉 | 
| 拍攝時間: | 2010/12/8 | 
| 拍攝地點: | 士林官邸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羽扇豆
| 別名: | 魯冰花、野雞冠、雞冠莧、草決明、肥草、崑崙草、野雞頭 | 
| 英名: | lupine | 
| 學名: | Lupinus texensis. | 
| 科別: | 豆科(Leguminosea) | 
| 屬別: | 羽扇豆屬(Lupinus) | 
| 花期: | 冬季到隔年春天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歐及地中海沿岸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可做藥用及食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平戶杜鵑
| 別名: | 映山紅、滿山紅、迎春花、播田花 | 
| 英名: | Azalea Rhododendron | 
| 學名: | Rhododendron spp. | 
| 科別: | 杜鵑花科(Ericaceae) | 
| 屬別: |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 
| 花期: | 2-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不丹、錫金,流傳至日本 | 
| 補述: | 常綠灌木, 觀賞花木 | 
| 拍攝時間: | 2011/3/13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屯杜鵑
| 別名: | 中原氏杜鵑、爬地杜鵑 | 
| 英名: | Rhododendron longiperulatum | 
| 學名: | Rhododendron longiperulatum | 
| 科別: | 杜鵑花科(Ericaceae) | 
| 屬別: |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 
| 花期: | 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 | 
| 海拔: | 800至1100公尺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分布於七星山、大屯山 | 
| 補述: | 匍伏性灌木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安旺美人蕉
| 別名: |  | 
| 英名: |  | 
| 學名: | Canna_generalis_cv_En_Avant | 
| 科別: | 美人蕉科(Cannaceae) | 
| 屬別: | 美人蕉屬(Canna) | 
| 花期: | 四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印度、南美洲、非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用於花壇、盆栽、籬笆 | 
| 拍攝時間: | 2011/4/23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梭魚草
| 別名: | 北美梭魚草、海壽花 | 
| 英名: | Pickerelweed | 
| 學名: | Pontederia cordata | 
| 科別: | 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 
| 屬別: | 梭魚草屬(Pontederia) | 
| 花期: | 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北美 | 
| 補述: | 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 據說全草可入藥, 可清熱解毒、止痛、止血 | 
| 拍攝時間: | 2011/4/23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金蓮花
| 別名: | 旱金蓮、旱荷花、矮金蓮、旱荷蓮、荷葉蓮、金錢蓮 | 
| 英名: | Nasturtium, Chinese Globeflower, Garden Nasturtium | 
| 學名: | Tropaeolum majus L. | 
| 科別: | 金蓮花科(Tropaeolaceae) | 
| 屬別: | 金蓮花屬(Tropaeolum) | 
| 花期: | 早春到初夏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美洲(墨西哥)至南美洲(祕魯、巴西等地) | 
| 補述: | 一年生肉質草本, 園藝植栽用, 據說其嫩芽、花朵、根莖可食用,  
全草可消炎, 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 
| 拍攝時間: | 2011/4/1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四季秋海棠
| 別名: | 洋秋海棠、四季海棠、蠟葉秋海棠、蜆肉秋海棠 | 
| 英名: | Wax Begonia, Perpetual Begonia | 
| 學名: | Begonia semperflorens Link. & Otto, Begonia semperflorens-cultorum Hort. | 
| 科別: |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 
| 屬別: | 秋海棠屬(Begonia) | 
| 花期: | 盛開於夏季, 溫暖地區則一年四季開花不斷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巴西, 台灣於 1901 年間日人田代安定氏引入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熱解毒, 消腫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矮牽牛
| 別名: | 撞羽朝顏、毽子花、碧冬茄、矮喇叭、番薯花、雜種撞羽朝顏、靈芝牡丹 | 
| 英名: | Common Petunia | 
| 學名: | Petunia x hybrida Hort. ex Vilm, Petunia hybrida Vilm | 
| 科別: | 茄科(Solanaceae) | 
| 屬別: | 矮牽牛屬(Petunia) | 
| 花期: | 冬季至春末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廷 | 
| 補述: | 一、二年生草本, 園藝作物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水晶
| 別名: | 長管歪頭花 | 
| 英名: | Bush violet, Browallia | 
| 學名: | Browallia speciosa | 
| 科別: | 茄科(Solanaceae) | 
| 屬別: | 紫水晶屬(Browallia) | 
| 花期: | 全年, 以春、夏季最多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秘魯、哥倫比亞 | 
| 補述: | 在原產地是多年生常綠半灌木, 在溫帶地區栽培當作一年生盆花 | 
| 拍攝時間: | 2011/4/23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貓鬚草
| 別名: | 腎茶、腎草、腎菜、腰只草、貓鬚公、化石草、小本化石草、小號化石草、 
方葉化石草、角葉化石草、圓錐直管草、牙努秒 | 
| 英名: | Cat's Whiskers, Java Tea | 
| 學名: |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Orthosiphon aristatus(Blume)Mig., Ocimum aristatus Blume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貓鬚草屬(Orthosiphon) | 
| 花期: | 花、果期5至11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中國、東南亞、南洋群島、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及附近島嶼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園藝景觀, 據說莖葉可清熱, 利尿, 排石,  
1937 年奧田氏由爪哇引入, 1938 年佐佐木舜一由南洋引入 | 
| 拍攝時間: | 2011/4/18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夏枯草
| 別名: | 棒槌草、鐵色草、鐵包草、大頭花、夏枯頭、乃東、白花草、四牛鬥草、 
血見愁、筋骨草、下枯草、大本夏枯草、夏枯花、六月乾、枯草穗、夕句、燕面 | 
| 英名: | Common Selfheal | 
| 學名: | Prunella vulgaris L.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夏枯草屬(Prunella) | 
| 花期: | 花期4-6月, 果期7-10月 | 
| 海拔: | 中高海拔 | 
| 分布: | 原產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葉及花穗可食用, 果穗可清肝明目, 清熱散結, 降壓 | 
| 拍攝時間: | 2011/4/28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墨西哥鼠尾草
| 別名: | 洋蘇葉 | 
| 英名: | Mexican Bush Sage, Mexican Salvia | 
| 學名: | Salvia leucantha, Salvia officinalis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鼠尾草屬(Salvia) | 
| 花期: | 秋、冬、春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南美洲、地中海沿岸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庭園觀賞用, 據說可添加於食物中提味並增添顏色,  
希臘人、羅馬人將鼠尾草稱為「神聖的藥草」,  
其學名Saivia 在拉丁語中是「拯救」的意思 | 
| 拍攝時間: | 2011/4/18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羽葉薰衣草
| 別名: | 寧靜香水 | 
| 英名: | Pinnata Lavender | 
| 學名: | 薰衣草有許多品種: 
羽葉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蕨葉薰衣草(Lavandula multifida),  
加那利薰衣草(Lavandula canariensis), 齒葉薰衣草(Lavandula dentate),  
綿毛大薰衣草(Lavandula lanata), 寬葉薰衣草(Lavandula latifolia),  
西班牙薰衣草(Lavandula stoechas), 綠薰衣草(Lavandula viridis),  
狹葉薰衣草俗稱英國薰衣草(English Lavender)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薰衣草屬(Lavandula) | 
| 花期: | 5-8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地中海地區, 歐洲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阿拉伯半島、加那利群島、印度等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此品種因為樟腦成分太高不適合使用於食品及芳香療法, 純觀賞,  
世界的薰衣草種類主要分為兩大類:English Lavender與France Lavender,  
分別為「耐寒性薰衣草」與「南方薰衣草」 | 
| 拍攝時間: | 2011/4/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小花月見草
| 別名: | 黃花月見草、大月見草、大待宵草、大待宵花 | 
| 英名: | Large-flower Evening Primrose | 
| 學名: | Oenothera erythrosepala Borbas, Oenothera glazioviana Micheli | 
| 科別: | 柳葉菜科(Onagraceae) | 
| 屬別: | 月見草屬(Oenothera) | 
| 花期: | 4-7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區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根可強筋壯骨, 袪風除濕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黃梔花
| 別名: | 山黃梔、黃枝花、梔子花、玉堂春、野桂花、木丹、越桃、林蘭 | 
| 英名: | Cape jasmine | 
| 學名: |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黃槴屬(Rubiaceae) | 
| 花期: | 4-6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臺灣、中國大陸、日本、中南半島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或小喬木, 園藝景觀、綠籬、盆栽、誘蝶及誘鳥植物,  
據說可作為香水或燻茶原料、染料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繁星花
| 別名: | 星形花、雨傘花、草本仙丹花、五星花 | 
| 英名: | Star Cluster | 
| 學名: | Pentas lanceolata (Forsk.) Schum., Pentas lanceolata Deflers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繁星花屬(Pentas) | 
| 花期: | 春末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非洲 | 
| 補述: |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 園藝景觀、綠籬、盆栽, 是蝴蝶最佳蜜源植物之一 | 
| 拍攝時間: | 2011/6/2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矮仙丹
| 別名: | 山丹花、買子木、賣子木、豔陽仙丹、英丹花、三段花、紅繡球 | 
| 英名: | Dwarf Ixora, Ixora, Jungle Flame, Jungle Geranium | 
| 學名: | Ixora × williamsii Hort. cv. Sunkist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仙丹花屬(Ixora) | 
| 花期: | 四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亞洲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園藝景觀、綠籬、盆栽, 據說根可清肝降壓, 活血散瘀,  
行氣止痛, 花可治月經不調, 經閉, 高血壓, 莖葉可治跌打損傷, 風溼腫痛 | 
| 拍攝時間: | 2011/6/2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六月雪
| 別名: | 噴雪、路邊花、白丁花、滿天星、白馬骨、曲節草 | 
| 英名: | Japanese Serissa | 
| 學名: | Serissa japonica (Thunb.) Thunb, Serissa foetida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六月雪屬(Serissa)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大陸、中南半島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園藝景觀、綠籬、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5/25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串錢柳
| 別名: | 垂枝瓶刷子樹、紅毛刷、紅千層 | 
| 英名: | Tall bottle-brush, Weeping Bottlebrush | 
| 學名: | Callistemon viminalis (Soland.) Cheel. | 
| 科別: | 桃金孃科(Myrtaceae) | 
| 屬別: | 瓶刷子樹屬(Callistemon) | 
| 花期: | 春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澳洲南威爾斯 | 
| 補述: |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園藝景觀, 行道樹 | 
| 拍攝時間: | 2011/4/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桃金孃
| 別名: | 多年仔、多年頭、山稔、水刀蓮、紅棯、正毛拔仔、崗稔、當梨、稔子、 
山乳、豆稔、山旦仔 | 
| 英名: | Downy Rosemyrtle, Hill Gossberry | 
| 學名: | 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 | 
| 科別: | 桃金孃科(Myrtaceae) | 
| 屬別: | 桃金孃屬(Rhodomyrtus)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中國大陸華南、日本至東南亞以及印度半島與澳洲, 臺灣 | 
| 補述: | 常綠灌木, 園藝景觀, 據說其根可治風濕骨痛、腰痛, 葉可收斂止瀉, 止痛止血 | 
| 拍攝時間: | 2011/5/25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馬纓丹
| 別名: | 五色梅、五色龍、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七變花、臭草、臭金鳳、 
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 | 
| 英名: | Common Lantana | 
| 學名: | Lantana Camara Linn.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馬纓丹屬(Lantana) | 
| 花期: | 大約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西印度 | 
| 補述: | 常綠灌木, 枝葉及未成熟的果實有毒, 用於花壇、綠籬, 極佳蝴蝶蜜源,  
據說根可解熱、敷治蛇傷及瘀腫 | 
| 拍攝時間: | 2011/4/23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紫珠
| 別名: | 燈黃、毛將軍、杜虹花、螃蟹花、粗糠仔、大丁黃 | 
| 英名: | Formosan beauty-berry | 
| 學名: | 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紫珠屬(Callicarpa) | 
| 花期: | 3-9月 | 
| 海拔: | 0~1800m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 
| 補述: | 台灣特有種, 為常綠性灌木, 是上等花材, 據說根、莖、葉及花皆可當藥材, 能補腎清血,  
治老年人手腳酸軟無力、白帶、風濕、神經痛、喉痛及眼疾等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蕾絲假連翹
| 別名: | 蕾絲金露花、臺灣連翹 | 
| 英名: |  | 
| 學名: | Daranta repens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假連翹屬(Duranta) | 
| 花期: | 夏秋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 | 
| 補述: | 常綠性灌木,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5/25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蝶花
| 別名: | 藍蝴蝶, 紫蝴蝶, 花蝴蝶 | 
| 英名: | Blue Butterfly Bush、Glory Bower | 
| 學名: | Clerodendrum ugandense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 
| 花期: | 3-8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烏干達, 羅德西亞(辛巴威) | 
| 補述: | 常綠性灌木,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6/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風鈴草
| 別名: | 風鈴花、彩萼鐘花 | 
| 英名: | Canterbury-bells, Cup-and-saucer, Bellflower | 
| 學名: | Campanula medium L. | 
| 科別: | 桔梗科(Campanulaceae) | 
| 屬別: | 風鈴草屬(Campanula) | 
| 花期: | 花期5-7月, 果期8-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歐洲南部, 台灣於 1911 年從日本引進種植 | 
| 補述: | 一般分為開完花後即枯萎的一、二年生品種, 和宿根性多年生的品種,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做藥用, 根有益肺養心, 利尿清熱之效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千日紅
| 別名: | 千日草、百日紅、千金紅、千年紅、滾水紅、滾水花、蜻蜓紅、呂宋菊、 
球形雞冠花、圓仔花、火球花 | 
| 英名: | Common Globe Amaranth | 
| 學名: | Gomphrena globosa | 
| 科別: | 莧科(Amaranthaceae) | 
| 屬別: | 千日紅屬(Gomphrena) | 
| 花期: | 夏季開紫紅色、白色或淡紅色花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各國內地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肝明目, 平喘止咳, 涼血止痙 | 
| 拍攝時間: | 2010/10/10 | 
| 拍攝地點: | 2010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巴西野牡丹
| 別名: | 南美野牡丹, 紫牡丹 | 
| 英名: | Purple Glory Tree, Glory Bush, Princess-Flower | 
| 學名: | Tibouchina 'Jules', Tibouchina semidecondra | 
| 科別: |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 
| 屬別: | 綿毛木屬(Tibouchina) | 
| 花期: | 花期長, 施肥每月一次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巴西, 台灣於 1980 年代引進栽植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6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豔紅赫蕉
| 別名: | 艷紅赫蕉、大蠍尾蕉、龍蝦爪 | 
| 英名: | Giant Lobster Claw | 
| 學名: | Heliconia caribaea Lam, Heliconia bihai (L.) L, Heliconia rostrata | 
| 科別: | 旅人蕉科(Strelitziaceae) | 
| 屬別: | 赫蕉屬(Heliconia) | 
| 花期: | 約在春天到夏天之間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西印度群島 | 
| 補述: | 宿根草本,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落地生根
| 別名: | 倒吊蓮、倒吊蓮、土三七、葉生、番鬼牡丹、葉爆芽、天燈籠、槍刀草、 
厚面皮、著生藥、打不死、生刀藥、生刀草、腳母草、腳目草、青刀草、 
曬不死、古仔燈、新娘燈、大疔黃、大還魂、複葉落地生根、燈籠花 | 
| 英名: | Air Plant、 Life Plant、 Floppers | 
| 學名: | Bryophyllum pinnatum (Lam.) Kurz | 
| 科別: | 景天科(Crassulaceae) | 
| 屬別: | 落地生根屬(Bryophyllum) | 
| 花期: | 3-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非洲熱帶區 | 
| 補述: | 多年生肉質草本, 園藝觀賞用, 據說全草或葉可解毒, 止血, 生肌, 活血消腫 | 
| 拍攝時間: | 2011/2/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三色堇
| 別名: | 三色菫菜、人面花、蝴蝶花、陽蝶花、遊蝶花、蝴蝶梅、 
貓兒臉、貓臉花、鬼臉花、鬼面花、紫羅蘭 | 
| 英名: | Heartsease, Pansy Violet, Pansy | 
| 學名: | Viola tricolor Linn., Viola tricolor L. var.hortensis DC., Viola x wittrockiana Hort. | 
| 科別: | 堇菜科(Violaceae) | 
| 屬別: | 菫菜屬(Viola) | 
| 花期: | 早春到初秋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歐洲中, 北部, 亞洲北部 | 
| 補述: | 一、二年生草本, 用於園藝, 冰島與波蘭的國花 | 
| 拍攝時間: | 2011/4/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如意草
| 別名: | 匍蓳菜 | 
| 英名: | Viola arcuata | 
| 學名: | Viola hamiltoniana, Viola verecunda auct. non A. Gray | 
| 科別: | 堇菜科(Violaceae) | 
| 屬別: | 菫菜屬(Viola) | 
| 花期: | 寒冬至新春, 夏、秋兩季仍可見其花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分布: | 分布於西伯利亞、中國、韓國,庫頁島、日本、台灣,  
以及喜瑪拉雅、印度、尼泊爾、中南半島等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 
| 拍攝時間: | 2011/4/28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西洋櫻草
| 別名: | 西洋報春花、多花報春花、櫻草、櫻草花 | 
| 英名: | Common Primrose | 
| 學名: | Primula polyantha | 
| 科別: | 報春花科(Primulaceae) | 
| 屬別: | 報春花屬(Primula) | 
| 花期: | 12月至翌年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歐洲 | 
| 補述: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一般用於庭園或花壇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九重葛
| 別名: | 刺仔花、三角梅、南美紫茉莉、紙花、三角花 | 
| 英名: | Bougainvillea | 
| 學名: | Bougainvillea spp. | 
| 科別: |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 | 
| 屬別: | 九重葛屬(Genus Bougainvillea) | 
| 花期: | 夏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 | 
| 補述: | 蔓性常綠灌木, 一般用於綠籬、庭園花木等, 
學名的由來是在1768年有位法國陸軍官 L.A.de.Bougainville 在巴西發現而命名 | 
| 拍攝時間: | 2011/4/26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福建茶
| 別名: | 小葉厚殼樹、滿福木、小葉白蓮菜 | 
| 英名: | False Tea Ehretia、Baragina Tree、Philippine Tea、Small-leaf Ehretia | 
| 學名: | Carmona retusa (Vahl) Masam., Carmona microphylla | 
| 科別: | 紫草科(Boraginaceae) | 
| 屬別: | 滿福木屬(Carmona) | 
| 花期: | 4-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廣東、海南及台灣低海拔地區 | 
| 補述: | 常綠灌木, 園藝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凌霄花
| 別名: | 紫葳、陵苕 | 
| 英名: | Chinese Trumpet Creeper | 
| 學名: | 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K. Schum | 
| 科別: | 紫葳科(Bignoniaceae) | 
| 屬別: | 凌霄屬(Campsis) | 
| 花期: | 夏秋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大陸長江流域至華北一帶、日本 | 
| 補述: | 落葉性木質藤本, 棚架觀賞, 據說花藥有行血去瘀、涼血祛風的療效 | 
| 拍攝時間: | 2011/6/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非洲菊
| 別名: | 太陽花、日頭花、燈盞花、河浪花、佳寶菊、猩猩菊 | 
| 英名: | African daisy, Transvaal Daisy, Gerbera, Barberton Daisy, Gerbera jamesonii | 
| 學名: | Gerbera jamesonii Bolus ex Hook. f., Gerbera x hybrida Hort.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大丁草屬(Gerbera)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非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狗娃花
| 別名: | 野菊、紫菀、荒野之野菊 | 
| 英名: | Aster oldhamii Hemsl. | 
| 學名: | Heteropappus hispidus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狗娃花屬(Heteropappus) | 
| 花期: | 夏末至初冬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分布於台灣北海岸至東北角海岸 | 
| 補述: | 二年生草本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瑪格麗特
| 別名: | 木春菊、法蘭西菊、蓬蒿菊、小牛眼菊 | 
| 英名: | Marguerite, Paris Daisy | 
| 學名: | Chrysanthemum frutescens L.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菊屬(Chrysanthemum) | 
| 花期: | 全年, 以10月至隔年4月最盛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澳洲、南歐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銀葉情人菊
| 別名: | 銀葉金木菊、金黃雛菊木、翠菊木、南非菊 | 
| 英名: | Golden Daisy Bush、Grey-leaved Euryops | 
| 學名: | Euryops pectinatus Cass.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銀葉菊屬(Euryops) | 
| 花期: | 8月至隔年3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非山區, 分布於台灣北海岸至東北角海岸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或灌木, 庭院美化、盆景、切花花材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情人菊
| 別名: | 黃花瑪格麗特 | 
| 英名: | "Golden Queen" marguerite Daisy | 
| 學名: | 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cv. 'Golden Queen'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木茼蒿屬(Argyranthemum) | 
| 花期: | 春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非山區 | 
| 補述: | 宿根草本,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4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南國小薊
| 別名: | 刺薊、小薊、濱薊、野薊、虎薊、貓薊、山牛蒡、雞項草、雞角刺、 
野紅花、千針、紅花、鐵甲武士、馬刺草、山蘿蔔、牛母刺花 | 
| 英名: | Formosan Thistle | 
| 學名: | Cirsium japonicum DC. var. australe Kitamura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薊屬(Cirsium) | 
| 花期: | 4-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北半球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蜜源植物, 據說主根及嫩根莖及花下麟片可食用,  
全草或根具有涼血、止血方面的藥效, 其莖、葉及根以水煎服, 能治火傷消腫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細葉萬壽菊
| 別名: | 孔雀草、孔雀菊、臭菊仔、臭芙蓉、黃花菊、西番菊、紅黃草、 
小萬壽菊、藤菊、小藤菊、千壽菊、臭芙蓉、花面菊、黃瑞菊 | 
| 英名: | French Marigold、Marigold、Tagetes | 
| 學名: | Tagetes patula L.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萬壽菊屬(Tagetes) | 
| 花期: | 冬季到翌年春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園藝美化用, 據說全草或根具有清熱利溼, 止咳 | 
| 拍攝時間: | 2010/10/10 | 
| 拍攝地點: | 2010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波斯菊
| 別名: | 秋英、波斯菊、秋櫻、掃帚梅、帚梅、大春車菊、大春菊 | 
| 英名: | Cosmos | 
| 學名: | Cosmos bipinnatus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秋英屬(Cosmos) | 
| 花期: | 花期8-10月, 但也有6月開花的品種, 而在溫暖地區花期可從秋季至翌年春季 | 
| 海拔: | 1600-2800m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園藝美化用, 據說具有抗炎作用 | 
| 拍攝時間: | 2010/12/8, 2011/11/25, 2011/11/29 | 
| 拍攝地點: | 士林官邸,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南美蟛蜞菊
| 別名: | 三裂葉蟛蜞菊、美洲蟛蜞菊、穿地龍、地錦花、黃花蜜菜、維多利亞菊 | 
| 英名: | Yellow dots, Trilobate Wedelia | 
| 學名: | Wedelia chinensis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蟛蜞菊屬(Wedelia) | 
| 花期: | 四季開花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北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園藝美化用, 是小型的蝶類及蜂類的蜜源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5/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文山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鵝河菊
| 別名: | 絲葉鵝河菊、絲河菊、藍河菊、姬波斯菊 | 
| 英名: | Swan River Daisy | 
| 學名: | Brachycome iberidifolia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鵝河菊屬(Brachycome) | 
| 花期: | 秋至春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澳洲西南部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吊盆與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5/8 | 
| 拍攝地點: | 土城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饑荒草
| 別名: | 裂葉昭和草、梁子菜、飛機草、大旱菜、野青菜、革命菜 | 
| 英名: |  | 
| 學名: | Erechtites hieracifolia (L.) Raf. ex. DC.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飢荒草屬(Erechtites) | 
| 花期: | 春至夏季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分布於北美、台灣島、中國大陸的貴州、四川、雲南、福建等地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據說可食用, 全草:清熱解毒 | 
| 拍攝時間: | 2011/2/27 | 
| 拍攝地點: | 新店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勳章菊
| 別名: | 非洲光陽菊, 勳章花 | 
| 英名: |  | 
| 學名: | Gazania rigens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勳章菊屬(Gazania) | 
| 花期: | 冬季到初夏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南非與莫三比克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花壇、花圃植栽 | 
| 拍攝時間: | 2011/5/3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中正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兔兒菜
| 別名: | 免仔菜、蒲公英、小金英、鵝仔菜、鵝仔草、山苦妹、山苦脈、苦菜、 
苦尾菜、七托蓮、小苦麥菜、苦葉苗、苦麻菜、黃鼠草、活血草、 
隱血丹、苦丁菜、敗醬草、Roobau、Yoobau、Taimoa(排灣) | 
| 英名: | Rabbit Milk Weed | 
| 學名: | 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兔仔菜屬(Ixeris)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地中國南部、中南半島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可食用, 全草清熱解毒, 瀉火, 涼血, 止血, 止痛,  
調經, 活血, 袪腐生肌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花咸豐草
| 別名: | 鬼針草、同治草、白花婆婆針、黃花霧、黃花母、符因頭、 
瘋女人(台語)、赤查某、南方草、錦洲草、刺針草 | 
| 英名: | Pilose Beggarticks,Spanish Needles,Beggar-ticks,Bur-marigold, 
Cobbler's-pegs,Common Blackjack,Hairy Beggar Ticks,Kosendangusa | 
| 學名: | Bidens chilensis DC., 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a Sch.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鬼針草屬(Bidens)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琉球 | 
| 補述: | 一或二年生草本, 據說是青草茶重要的原料之一, 全草可疏表清熱、解毒、 
利尿、散瘀 | 
| 拍攝時間: | 2011/5/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頭艾納香
| 別名: | 山紅鳳菜、山紅菜、紫蘇英、細毛大艾、無毛大艾 | 
| 英名: | Big-flowered Blumea | 
| 學名: | Blumea riparia (Blume) DC. var. megacephala Randeria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艾納香屬(Blumea) | 
| 花期: | 10-12月 | 
| 海拔: | 300~500m | 
| 分布: | 原產地中國大陸華南地區及台灣、東南亞、印度等地 | 
| 補述: | 多年生小灌木或攀岩懸垂性蔓狀草本, 據說全草可袪風除濕、活血調經、止血、 
消腫的功效 | 
| 拍攝時間: | 2010/11/27 | 
| 拍攝地點: | 筆架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白頂飛蓬
| 別名: | 野蒿, 地白菜, 白馬蘭, 女苑 | 
| 英名: | Daisy Fleabane | 
| 學名: | Erigeron annuus (L.) Pers.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飛蓬屬(Erigeron) | 
| 花期: | 5-7月, 11-12月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北美洲, 在台灣已成歸化種 | 
| 補述: | 一或二年生草本 | 
| 拍攝時間: | 2011/5/21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文山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花藿香薊
| 別名: | 紫花毛麝香、墨西哥藍薊、牛屎草 | 
| 英名: | Tropic Ageratum, Floss Flower | 
| 學名: | 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霍香薊屬(Ageratum) | 
| 花期: | 深秋到隔年初夏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據說整個植物體都能用來治療蛇傷、蟲傷、跌打撲傷,  
早期由日本人引入台灣作為觀賞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5/21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文山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黃波斯菊
| 別名: | 黃花波斯菊、黃秋櫻、黃秋英、硫華菊、硫磺菊 | 
| 英名: | Sulphur Cosmos | 
| 學名: | Cosmos sulphureus Cav.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波斯菊屬(Coreopsis)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巴西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觀賞用, 花台或盆栽, 據說全草可清熱解毒,明目化濕 | 
| 拍攝時間: | 2011/6/19 | 
| 拍攝地點: | 台北市萬華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花酢漿草
| 別名: | 紅花酢漿草、大本鹽酸草、銅錘草 | 
| 英名: | Lilac Oxalis, Lavender Sorrel, Violet Wood-sorrel Oxalis | 
| 學名: | Oxalis corymbosa | 
| 科別: | 酢漿草科(Oxalidaceae) | 
| 屬別: | 酢漿草屬(Oxalis) | 
| 花期: | 4月上旬至11月中旬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南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可食用, 兩兩從葉片處交纏在一起, 可進行拉鉤遊戲,  
誰先拉斷就算輸 | 
| 拍攝時間: | 2011/2/22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酢漿草
| 別名: | 黃花酢漿草、鹽酸仔草、山鹽草、酸味草、三葉酸 | 
| 英名: | Creeping Oxalis | 
| 學名: | Oxalis corniculata | 
| 科別: | 酢漿草科(Oxalidaceae) | 
| 屬別: | 酢漿草屬(Oxalis) | 
| 花期: | 全年, 以春夏為主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南非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可食用, 將麟莖、嫩葉及花洗淨後生食或煮食, 或加鹽醃漬, 
解毒消腫、 清熱通便、止渴、利尿 | 
| 拍攝時間: | 2011/5/29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火炬刺桐
| 別名: | 象牙紅、金剛刺桐、火焰刺桐 | 
| 英名: | Kaffir Coral Tree | 
| 學名: | Erythrina caffra Thunb. | 
| 科別: | 蝶形花科(Fabaceae) | 
| 屬別: | 刺桐屬(Erythrina) | 
| 花期: | 4-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非洲東部及南部,台灣於 1965 年及 1970 年引進種植 | 
| 補述: | 半落葉喬木, 園景、行道樹 | 
| 拍攝時間: | 2011/2/27 | 
| 拍攝地點: | 新店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睡蓮
| 別名: | 子午蓮、瑞蓮、池中仙子、水芹花、水洋花或小蓮花 | 
| 英名: | Water Lily | 
| 學名: | Nymphaea sp. | 
| 科別: | 睡蓮科(Nymphaeaceae) | 
| 屬別: | 睡蓮屬(Nymphaea) | 
| 花期: | 冬季不休眠的種類盛花期是夏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東亞、中亞、東南亞亞熱帶、西伯利亞、印度、東歐、北歐、北美洲西北部 | 
| 補述: | 多年生水生草本, 花材, 據說可用於食用、製茶, 根莖可消暑, 強壯, 收斂, 解酒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萍蓬草
| 別名: | 萍蓬草、黃睡蓮、水蓮花、台灣川骨、河骨、白蘭地酒瓶 | 
| 英名: | Yellow Water Lily | 
| 學名: | Nuphar shimadai Hayata | 
| 科別: | 睡蓮科(Nymphaeaceae) | 
| 屬別: | 萍蓬草屬(Nuphar) | 
| 花期: | 四季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台灣特有種, 瀕臨絕種, 分布在台灣中、北部低海拔沼澤或水池中 | 
| 補述: | 多年生之水生浮葉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4/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蓮花
| 別名: | 荷花、蓮藕、水芝、澤芝、水芙蓉、玉華、芙蕖、莩蕖 | 
| 英名: | East Indian Lotus | 
| 學名: |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 
| 科別: | 睡蓮科(Nymphaeaceae) | 
| 屬別: | 蓮屬(Nelumbo)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南半島原產, 觀賞用, 蓮藕富含營養, 可食用,  
據說根莖(蓮藕)可止血, 散瘀, 葉(荷葉)可解暑清熱, 生發清陽, 散瘀止血 | 
| 補述: | 多年水生草本 | 
| 拍攝時間: | 2011/6/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鳶尾花
| 別名: | 荷蘭鳶尾、愛麗絲、球根鳶尾 | 
| 英名: | Iris formosana | 
| 學名: | Iris formosana | 
| 科別: | 鳶尾科(Iridaceae) | 
| 屬別: | 鳶尾屬(Iris) | 
| 花期: | 春季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西班牙、摩洛哥 | 
| 補述: | 多年生球根花卉 | 
| 拍攝時間: | 2011/4/1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巴西鳶尾
| 別名: | 美洲鳶尾、馬蝶花、玉蝴蝶、鳶尾蘭 | 
| 英名: | Walking Iris | 
| 學名: | Neomarica northiana T. Strague | 
| 科別: | 鳶尾科(Iridaceae) | 
| 屬別: | Neomarica屬 | 
| 花期: | 春季, 每朵花只開一天, 上午開花, 下午枯萎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巴西 | 
| 補述: | 多年生宿根草本, 園藝觀賞 | 
| 拍攝時間: | 2011/4/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日本鳶尾
| 別名: | 白尾蝴蝶、蝴蝶花、白蝴蝶花、白花射干、白花蛾仔草、金剪刀、扁竹根 | 
| 英名: | White Fringed Iris | 
| 學名: | Iris japonica Thunb. | 
| 科別: | 鳶尾科(Iridaceae) | 
| 屬別: | 鳶尾屬(Iris) | 
| 花期: | 春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日本及美國 | 
| 補述: | 多年生宿根草本, 觀賞用, 據說根莖可瀉下通便; 全草可清熱解毒, 消腫止痛 | 
| 拍攝時間: | 2011/2/27 | 
| 拍攝地點: | 新店小獅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烏葉鳶尾
| 別名: | 黑葉鳶尾、大花野鳶尾、龍門蘭 | 
| 英名: | Black Leaf Iris | 
| 學名: | Dietes grandiflora DC | 
| 科別: | 鳶尾科(Iridaceae) | 
| 屬別: | 野鳶尾屬(Dietes) | 
| 花期: | 春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非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1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射干
| 別名: | 夜干、鳳翼、扁竹、較剪蘭、開喉箭、黃遠、老君扇、烏扇、野萱花、交剪草、尾蝶花 | 
| 英名: | Black-berry Lily | 
| 學名: | 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 | 
| 科別: | 鳶尾科(Iridaceae) | 
| 屬別: | 射干屬(Belamcanda) | 
| 花期: | 約為4-8月份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大陸,印度,日本,琉球,韓國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用於切花、花檀、盆栽, 據說根莖具清熱解毒、散血、消腫之效 | 
| 拍攝時間: | 2011/4/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黃花巴西鳶尾
| 別名: | 黃扇鳶尾、黃花鳶尾、水生黃花鳶尾、黃菖蒲 | 
| 英名: | Yellow Walking Iris, Yellow Apostle Plant | 
| 學名: | Neomarica longifolia, Trimezia martinicensis | 
| 科別: | 鳶尾科(Iridaceae) | 
| 屬別: | 黃扇鳶尾(Trimezia) | 
| 花期: | 夏秋, 每朵花只開一天, 上午開花, 下午枯萎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南部至巴西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園藝觀賞 | 
| 拍攝時間: | 2011/5/25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錦草
| 別名: | 紅苞鴨跖草 | 
| 英名: | PurpIe Heart, Purple Queen | 
| 學名: | Setcreasea purpurea Boom | 
| 科別: |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 
| 屬別: | 紫錦草屬(Setcreasea)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涼血, 袪瘀, 消腫, 解毒, 汁液有毒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巴西水竹葉
| 別名: | 南美水竹葉、水竹草、花葉水竹草 | 
| 英名: | Spiderwort | 
| 學名: | Tradescantia fluminensis Vell. | 
| 科別: |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 
| 屬別: | 水竹草屬(Tradescantia) | 
| 花期: | 春末至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植物, 歸化物種 | 
| 拍攝時間: | 2011/5/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山櫻花
| 別名: | 緋寒櫻 | 
| 英名: | Taiwan Cherry | 
| 學名: | Prunus campanulata Maxim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李屬(Prunus) | 
| 花期: | 冬末至春季1-4月, 盛花期1月下旬至2月下旬 | 
| 海拔: | 低、中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臺灣 | 
| 補述: | 落葉喬木, 觀賞用, 據說核果紅熟時呈艷紅色, 味甜, 可生食, 做成果醬,  
葉子及果實可做染料 | 
| 拍攝時間: | 2011/2/22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紅華(八重櫻系)
| 別名: |  | 
| 英名: | Japanese Flowering Cherry | 
| 學名: | Prunus lannesiana Wils. cv. Kouka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櫻屬(Cerasus) | 
| 花期: | 3-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日本 | 
| 補述: | 落葉喬木,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2/22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染井吉野櫻
| 別名: |  | 
| 英名: | Japanese Flowering Cherry | 
| 學名: | Prunus x campanulata cv. Yoko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櫻屬(Cerasus) | 
| 花期: | 每年的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日本 | 
| 補述: | 落葉喬木, 觀賞用, 一般認為可能是由大島櫻(Prunus speciosa)和 
江戶彼岸櫻(Prunus subhirtella)雜交的結果, 也有學者根據遺傳分析的結果,  
認為染井吉野櫻是由大島櫻和小松乙女櫻雜交產生 | 
| 拍攝時間: | 2011/3/13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梅花
| 別名: | 梅仔、春梅、幹枝梅、紅綠梅、白梅 | 
| 英名: | Mei, Mume Plant, Japanese Apricot | 
| 學名: | 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李屬(Prunus) | 
| 花期: | 一般花期在2-3月 | 
| 海拔: | 低、中、高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西南部 | 
| 補述: | 多年生落葉喬木, 觀賞用, 果實可作成梅子、蜜餞、梅乾、陳皮梅、梅酒、梅醋等 | 
| 拍攝時間: | 2011/2/22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刺莓
| 別名: | 懸鉤子、刺波(台語)、虎婆刺、虎梅刺、虎刺莓、野草莓、 
腺斑懸鉤子、蘭嶼懸鉤子、和平懸鉤子、空心泡、薔薇莓 | 
| 英名: | Taiwan Raspberry | 
| 學名: | Rubus rosifolius J. E. Smith, Rubus glandulosopunctatus Hayata, Rubus hopingensis Liu & Lu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懸鉤子屬(Rubus) | 
| 花期: | 春季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華中、華西、華南及臺灣本島低海拔地區 | 
| 補述: | 常綠性灌木, 據說果實可供食用, 根、嫩枝及葉入藥, 有清熱、止咳、 
止血、袪風濕之效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厚葉石斑木
| 別名: | 石斑木、革葉石斑木、繖花石斑木 | 
| 英名: | Yedda Hawthorn,Whole-leaf Hawthorn,Indian Hawthorn | 
| 學名: | Rhaphiolepis indica(L.)Lindl.ex Ker var.umbellata(Thunb. ex Murray)Ohashi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石斑木屬(Rhaphiolepis) | 
| 花期: | 3-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日本南部、琉球、小笠原群島、韓國 | 
| 補述: |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園藝觀賞植物, 樹皮可淬取染料,  
據說根具有袪風, 利濕, 活血化淤, 收斂, 止血功效 | 
| 拍攝時間: | 2011/4/1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蛇莓
| 別名: | 台灣蛇莓、地莓、雞冠果、龍吐珠、蛇泡草、蛇盤草、蛇果草、蛇波、蛇蛋果 | 
| 英名: | Mockstrawberry, Wild Capegoseberry, Hebiichigo | 
| 學名: | Duchesnea indica, Fragaria indica Andr.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蛇莓屬(Duchsnea)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280至3100m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韓國、日本、中南半島、菲律賓及爪哇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果實可以吃, 莖葉可以止血、解毒、治胃病,  
可治毒蛇咬傷、疔瘡等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黃槿
| 別名: | 黃木槿、糕仔樹、粿葉樹、朴仔、鹽水面頭果、古老仔、披麻、 
銅麻、港麻、海麻、河麻及山加半等 | 
| 英名: | Cuban Bast | 
| 學名: | Hibiscus tiliaceus | 
| 科別: | 錦葵科(Malvaceae) | 
| 屬別: | 木槿屬(Hibiscus)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平地或濱海地區 | 
| 分布: | 原產地東半球熱帶地區 | 
| 補述: | 常綠灌木或喬木, 為熱帶海岸地區防風、防沙、防潮的優良樹種,  
樹皮纖維可製作繩索, 枝幹可作傢俱或薪柴,  
據說葉片可供作蒸煮糕粿的枕葉, 葉及樹皮可治支氣管炎及咳嗽,  
葉外敷可治腫毒及作洗滌劑, 根可作解熱及催吐劑. | 
| 拍攝時間: | 2011/6/29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朱槿
| 別名: | 扶桑、佛桑、紅木槿、桑槿、火紅花、照殿紅、赤槿、日及、 
大紅花、二紅花、花上花、土紅花、假牡丹、中國薔薇 | 
| 英名: | Hibiscus | 
| 學名: | Hibiscus risa-sinensis L. | 
| 科別: | 錦葵科(Malvaceae) | 
| 屬別: | 木槿屬(Hibiscus) | 
| 花期: | 全年開花, 盛花期為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中國華南 | 
| 補述: | 常綠灌木, 可做為綠籬、庭園木、盆花, 
木槿與朱槿的區別:  
木槿是落葉灌木, 冬季時葉子會掉光, 朱槿則還是綠油油一片;  
木槿的葉片為粗糙紙質葉, 而朱槿則為光滑有光澤 | 
| 拍攝時間: | 2011/6/9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仙鶴草
| 別名: | 白鶴靈芝、靈芝草、白鶴草、香港仙鶴草 | 
| 英名: | White crane flower, Bignose Rhinacanthus | 
| 學名: | Rhinacanthus nasutus (L.) Kurz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仙鶴花屬(Rhinacanthus) | 
| 花期: | 2-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仙鶴草水煎液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6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馬藍
| 別名: | 南板藍根、板藍, 台灣北部栽種的馬藍又稱大青、山青或山藍 | 
| 英名: | Strobilanthes formosanus | 
| 學名: | 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馬藍屬(Strobilanthes) | 
| 花期: | 9-11月 | 
| 海拔: | 100-2000公尺 | 
| 分布: | 分布於中國東南和西南一帶、印度、日本九州、中南半島, 
臺灣中、北部, 尤以台北附近極為常見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葉和根均可入藥, 早期臺灣所使用的藍染植物的原料之一 | 
| 拍攝時間: | 2011/11/27 | 
| 拍攝地點: | 筆架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翠蘆莉
| 別名: | 紫花蘆利草、蘆莉草、日日見花、藍花草 | 
| 英名: | Britton's Wild Petunia, Britton Ruellia | 
| 學名: | Ruellia brittoniana Leonard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蘆莉草屬(Ruellia) | 
| 花期: | 春至秋季, 夏季最盛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墨西哥 | 
| 補述: | 宿根性草本, 觀賞用, 蝴蝶的蜜源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0/9/4 | 
| 拍攝地點: | 侯硐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立鶴花
| 別名: | 立鄧伯、金魚木 | 
| 英名: | Bush Clockvine | 
| 學名: | 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鄧伯花屬(Thunbergia) | 
| 花期: | 花期5-12月, 在台灣四季都開花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熱帶西非、印度 | 
| 補述: | 常綠灌木,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3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蘭崁馬藍
| 別名: |  | 
| 英名: | Strobilanthes rankanensis | 
| 學名: | Strobilanthes rankanensis Hayata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馬藍屬(Strobilanthes) | 
| 花期: | 2-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台灣, 台灣特有種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據說全株可供藥用,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感冒發熱之效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黃蝦花
| 別名: | 蝦子花、小蝦花、黃苞小蝦花 | 
| 英名: | Golden Shrimp Plant | 
| 學名: | Pachystachys lutea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珊瑚爵床屬(Calliaspidia) | 
| 花期: | 春到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熱帶美洲、奎亞那、墨西哥、秘魯等地, 1968 年引進臺灣 | 
| 補述: | 多年生常綠小灌木, 用於花壇、庭園造景、盆栽等 | 
| 拍攝時間: | 2011/5/25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月桃
| 別名: | 草蔻、大草蔻、虎子花。豔山薑、玉桃、良薑、草荳蔻、Bassiyan(泰雅)、Garto(排灣) | 
| 英名: | Beautiful Galangal、Shell-flower | 
| 學名: | Alpinia zerumbet (Persoon) B. L. Burtt & R. M. Smith | 
| 科別: | 薑科(Zingiberaceae) | 
| 屬別: | 月桃屬(Alpinia) | 
| 花期: | 端午節前後, 5-6月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分布: | 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平地及山地、蘭嶼、綠島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月桃葉可包粽子, 據說種子可燥熱袪寒,  
除痰截瘧, 健脾暖胃 | 
| 拍攝時間: | 2011/5/8 | 
| 拍攝地點: | 土城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洋紫荊
| 別名: | 豔紫荊、香港櫻花、印度櫻花、紫花羊蹄甲、羊蹄甲 | 
| 英名: | Purple Bauhinia, Purple Camel's-foot Tree | 
| 學名: | Bauhinia purpurea L. | 
| 科別: | 蘇木科(Caesalpiniaceae) | 
| 屬別: | 羊蹄甲屬(Bauhinia) | 
| 花期: | 10月至隔年3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印度、斯里蘭卡及中國南部諸省, 台灣於 1903 年首度由夏威夷引進 | 
| 補述: | 落葉喬木, 庭園、行道樹 | 
| 拍攝時間: | 2011/3/6 | 
| 拍攝地點: | 觀音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蝴蝶蘭
| 別名: | 蝴蝶花、蝶蘭、擬蛾蘭 | 
| 英名: | Phalaenopsis, Moth Orchid | 
| 學名: | Phalaenopsis hybrida Hort., Phalaenopsis amabilis (P. amabilis sensu P. amabilis B1. var. aphrodite P. formosana) | 
| 科別: | 蘭科(Orchidaceae) | 
| 屬別: | 蝴蝶蘭屬(Phalaenopsis) | 
| 花期: | 利用現代化的溫控設備, 可使蝴蝶蘭一年四季供應無虞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亞熱帶地區, 如台灣、菲律賓、印尼、喜馬拉雅山麓、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文心蘭
| 別名: | 跳舞蘭、舞女蘭、跳舞女郎蘭 | 
| 英名: | Oncidium, Dancing-Doll Orchid | 
| 學名: | Oncidium flexuosum Lodd., Oncidium x hybridum Hort. | 
| 科別: | 蘭科(Orchidaceae) | 
| 屬別: | 文心蘭屬(Oncidium) | 
| 花期: | 花期因品種不同而互異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玻利維亞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石斛蘭
| 別名: | 蝴蝶蘭型石斛 | 
| 英名: | Dendrobium | 
| 學名: | 春石斛蘭(溫帶型落葉種): 例如 Dendrobium nobile;  
秋石斛蘭(熱帶型常綠種): 例如 Dendrobium phalaenopsis Fitzg;  
其他的野生種: 例如 Dendrobium lancifolium | 
| 科別: | 蘭科(Orchidaceae) | 
| 屬別: | 石斛蘭屬(Dendrobium) | 
| 花期: | 花期因品種不同而互異 | 
| 海拔: |  | 
| 分布: | 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東南亞、澳洲北部、新幾內亞、太平洋的島嶼等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嘉德麗雅蘭
| 別名: | 洋蘭 | 
| 英名: | Cattleya | 
| 學名: |  | 
| 科別: | 蘭科(Orchidaceae) | 
| 屬別: | 嘉德麗雅蘭屬(Cattleya) | 
| 花期: | 花期不定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花卉, 園藝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4/30 | 
| 拍攝地點: | 2011年台北花博園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馬利筋
| 別名: | 蓮生貴子花、蓮生桂子、芳草花、尖尾鳳、金鳳花 | 
| 英名: | Blood-flower Milkweed | 
| 學名: | Asclepias curassavica Linn. | 
| 科別: | 蘿藦科(Asclepiadaceae) | 
| 屬別: | 尖尾鳳屬(Asclepias) | 
| 花期: | 春季播種夏秋開花, 秋季播種次年春季開花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宿根草本, 園藝觀賞用, 全株有毒, 是昆蟲的重要密源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6/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紫薇
| 別名: | 百日紅、滿堂紅、海堂樹,佛相花、猴滑樹 | 
| 英名: | Crepe myrtle | 
| 學名: | Lagerstroemia indica L. | 
| 科別: | 千屈菜科(Lythraceae) | 
| 屬別: | 紫薇屬(Lagerstroemia) | 
| 花期: | 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印度 | 
| 補述: | 常綠或落葉小灌木或小喬木, 花色有桃紅、粉紅及白色等許多栽培品種,  
園藝觀賞用, 有「夏之櫻花」的美譽 | 
| 拍攝時間: | 2011/7/10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倒地蜈蚣
| 別名: | 釘地蜈蚣、四角銅鐘、蜈蚣草、地娛蚣、過路蜈蚣、釘地蜈蚣 | 
| 英名: | Taiwan wishbone flower, Wishbone plant | 
| 學名: | Torenia concolor Lindley var. formosana Yamazaki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倒地蜈蚣屬(Torenia) | 
| 花期: | 四季 | 
| 海拔: | 400-2500m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 向南延伸至印度等地區,  
台灣海拔400至2500公尺之間 | 
| 補述: | 一年至二年生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熱、消炎、解毒消腫、利尿,  
根莖可消炎、清熱、解毒、消腫 | 
| 拍攝時間: | 2011/7/8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粉撲花
| 別名: | 粉紅合歡、蘇利南合歡 | 
| 英名: | Surinamese Stickpea | 
| 學名: | Calliandra surinamensis | 
| 科別: | 豆科(Leguminosea), 含羞草亞科(Mimosaceae) | 
| 屬別: | 美洲合歡屬(Calliandra) | 
| 花期: | 夏季(5-7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蘇利南島 | 
| 補述: | 半落葉灌木,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7/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雞冠刺桐
| 別名: | 賽波樹、海紅豆、冠刺桐、象牙紅 | 
| 英名: | Cockspur coral bean、Cockspur coral-tree | 
| 學名: | Erythrina crista-galli Linn. | 
| 科別: | 豆科(Leguminosea), 蝶形花亞科(Faboideae) | 
| 屬別: | 刺桐屬(Erythrina) | 
| 花期: | 在南美洲的原生地區,開花期是10月至次年4月, 在北半球花期則是4月至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 | 
| 補述: | 落葉小喬木, 行道高級樹種, 庭園高級樹種, 種子及莖皮有毒,  
為智利的國樹, 阿根廷的國花 | 
| 拍攝時間: | 2011/7/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方莖金絲桃
| 別名: |  | 
| 英名: | Four-angled Stem St. John'swort | 
| 學名: | Hypericum subalatum Hayata | 
| 科別: | 金絲桃科(Guttiferae) | 
| 屬別: | 金絲桃屬(Hypericum) | 
| 花期: | 4-5月 | 
| 海拔: | 300-800m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小灌木, 臺灣特有種, 瀕危稀有植物, 觀賞用,  
莖具4稜, 摸起來像四方型, 其他金絲桃的莖基本上是圓形,  
據說其根可袪風濕, 止咳, 清熱解毒,  
果實可潤肺止咳, 全株可清熱解毒, 散淤止痛, 袪風濕 | 
| 拍攝時間: | 2011/7/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七里香
| 別名: | 月橘、九里香、十里香、石松、滿山香、石苓、四時橘 | 
| 英名: | Common jasmin orange | 
| 學名: | Murraya paniculata | 
| 科別: | 芸香科(Rutaceae) | 
| 屬別: | 月橘屬(Murraya) | 
| 花期: | 5-6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熱帶亞洲、馬來西亞、菲律賓 | 
| 補述: |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 庭園綠籬、盆景觀賞用, 據說其果實可食,  
花晒乾後可泡茶, 也可提煉芳香油, 葉可敷惡瘡有止痛消腫之效,  
根葉可袪風除濕,散瘀止痛、治腹痛、痢疾 | 
| 拍攝時間: | 2011/7/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使君子
| 別名: | 留求子、山羊尿、仰光藤、醉水手、史君子、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 
水君葉、四君子、四蜀使君子、病疳子、舀求子、君子仁、杜蒺藜子 | 
| 英名: | Rangoon Creeper | 
| 學名: | Quisqualis indica | 
| 科別: |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 
| 屬別: | 使君子屬(Quisqualis) | 
| 花期: | 夏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亞洲南部及非洲熱帶地區 | 
| 補述: | 落葉性藤本植物, 適合庭園樹、綠廊, 據說是著名的驅蟲藥,  
果實及種子可治小兒蛔蟲、小便白濁及瀉痢等,  
外用可治各類皮膚真菌感染、陰道毛滴蟲等治療 | 
| 拍攝時間: | 2011/7/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欖仁舅
| 別名: | 海木沓 | 
| 英名: | Flase Indian Almond | 
| 學名: | Nauclea reticulata Havil.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欖仁舅屬(Neonauclea ) | 
| 花期: | 3-4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菲律賓 | 
| 補述: | 多年生常綠喬木, 行道樹、觀葉、觀花植物, 蘭嶼原住民用來製作拼板舟的船首龍骨、 
船尾龍骨、側板、船槳, 或做為或織布工具和傢俱 | 
| 拍攝時間: | 2011/7/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紅玉葉金花
| 別名: | 紅紙扇、血萼花、紅葉金花 | 
| 英名: | Red Flag Bush、Tropical Dogwood、Blood mussaenda | 
| 學名: | Mussaenda erythrophylla Schumach et Thonn.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玉葉金花屬(Mussaenda ) | 
| 花期: | 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西非 | 
| 補述: | 多年生常綠半落葉灌木, 適合庭園栽植或大型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7/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粉葉金花
| 別名: | 粉萼花 | 
| 英名: | Pink Mussaenda | 
| 學名: | Mussaenda hybrida cv Alicia | 
| 科別: | 茜草科(Rubiaceae) | 
| 屬別: | 玉葉金花屬(Mussaenda) | 
| 花期: | 夏至秋冬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非洲、亞洲 | 
| 補述: | 多年生常綠半落葉灌木, 適合庭園栽植或大型盆栽,  
據說根可以治瘧疾, 葉可以敷腫毒, 莖、葉可以清熱、解毒 | 
| 拍攝時間: | 2011/7/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牙買加長穗木
| 別名: | 久佳草、耳鉤草、玉龍鞭、木馬鞭、假馬鞭、藍蝶猿尾木 | 
| 英名: | Jamaica False-valerian | 
| 學名: |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Vahl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長穗木屬(Stachytarpheta) | 
| 花期: | 春末至秋開花(5-11月), 夏季盛開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美洲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觀賞用, 蜜源植物, 據說全草可利濕化瘀、清熱解毒、舒筋活血, 
另有一種原產於熱帶亞洲的台灣原生種長穗木, 有別於牙買加長穗木 | 
| 拍攝時間: | 2011/7/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百日草
| 別名: | 百日菊、火球花、步步高、長久草、魚尾菊、對葉梅 | 
| 英名: | Common Zinnia, Youth-and-old-age | 
| 學名: | Zinnia elegans Jacq.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百日草屬(Zinnia) | 
| 花期: | 5-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觀賞用, 庭園、花台或盆栽, 花色繁多,  
據說全草可清熱利濕, 止痢 | 
| 拍攝時間: | 2011/7/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葉牡丹
| 別名: | 羽衣甘藍、牡丹菜、花菜、觀葉甘藍、綠葉甘藍、彩葉甘藍 | 
| 英名: | ornamental kale, flowering kale, ornamental cabbag, Scotch mustard, Cow cabbage | 
| 學名: |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 
| 科別: |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Cruciferae) | 
| 屬別: | 蕓苔屬(Brassica) | 
| 花期: | 3-5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歐洲、地中海沿岸、中東 | 
| 補述: | 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此圖例為皺葉系, 可作食用、觀賞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1/22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假玉簪
| 別名: | 水晶百合 | 
| 英名: | Cardwell lily, Northern Christmas Lily | 
| 學名: | Proiphys amboinensis Herb., Eurycles amboinensis | 
| 科別: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 屬別: | Proiphys屬(Proiphys) | 
| 花期: | 春末至夏季(5-8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北澳、菲律賓、馬來西亞 | 
| 補述: | 多年生的球根植物,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7/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文珠蘭
| 別名: | 文殊蘭、引水蕉、允水蕉、羅裙帶、裙帶草、白花石蒜、十八學士、濱木綿、 
濱萬年青、水笑草、郁蕉、郁金葉、海帶七、腰帶七、文蘭樹、裹腳葉、裹腳蓮 | 
| 英名: | Poison Bulb | 
| 學名: | Crinum asiaticum, Crinum asiaticum L. | 
| 科別: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 屬別: | 文珠蘭屬(Crinum)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印度、琉球、日本、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粗壯草本, 適合庭園綠籬、大型盆栽, 葉及鱗莖有小毒,  
據說全草可清火, 解毒, 散瘀, 消腫, 根可治咳嗽, 喉痛, 牙痛, 跌打損傷 | 
| 拍攝時間: | 2011/7/10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蜘蛛百合
| 別名: | 水鬼蕉、螯蟹花、蜘蛛蘭、海水仙、引水蕉、允水蕉、鬱蕉、水鬼蘭、 
螃蟹蘭、螯螫水仙、蜘蛛百合、蟹爪仙人掌 | 
| 英名: | Spider Lily | 
| 學名: | Hymenocallis speciosa, Hymenocallis speciosa (L. f. ex Salisb.) Salisb. | 
| 科別: |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 
| 屬別: | 蜘蛛百合屬(Hymenocallis) | 
| 花期: | 春末至夏季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西印度群島 | 
| 補述: | 多年生粗壯草本, 適合庭園綠籬、盆栽, 鱗莖有小毒,  
據說鱗莖可舒筋活血, 解毒消腫, 止痛抗癌, 外用治風濕, 關結痛, 跌打損傷 | 
| 拍攝時間: | 2011/7/9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馬鞍藤
| 別名: | 厚藤、馬蹄草、海薯、走馬風、馬六藤、海茹藤、二裂牽牛、鱟藤、 
二葉紅薯、紅花馬鞍藤、馬蹄金、獅藤、海薯藤、沙藤、海灘牽牛 | 
| 英名: | Brazilian bayhops, Seahore Vine Morning Glory | 
| 學名: | Ipomoea pes-caprae, Ipomoea pescaprae (L.) Sweet subsp. brasiliensis. (L.) Oostst. | 
| 科別: |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 屬別: | 牽牛花屬(Ipomoea) | 
| 花期: | 花期全年不斷, 以夏季最盛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全世界熱帶地區海邊 | 
| 補述: | 匍匐性多年生草本, 雌雄同株, 為定砂植物, 也可作庭園美化,  
據說根可驅風, 利尿, 治神經痛等, 全草可袪風除濕, 消腫拔毒 | 
| 拍攝時間: | 2011/7/12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冇骨消 
 | 別名: |  台灣蒴藋、七葉蓮、珊瑚花、七珊瑚花、陸英、接骨草 | 
 | 英名: |  Chinese Elder, Formosanum Elderberry | 
 | 學名: |  Sambucus formosana Nakai. | 
 | 科別: |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 
 | 屬別: |  蒴藋屬(Sambucus) | 
 | 花期: |  6-8月 | 
 | 海拔: |  低海拔至中高海拔2300公尺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中國大陸 | 
 | 補述: |  常綠或半冬枯草本, 多年生亞灌木, 台灣特有種, 最重要的蜜源植物之一,  
據說嫩莖葉可食用, 莖與葉曬乾之後是民間治療跌打損傷、消腫毒的漢方藥 "蒴藋" | 
 | 拍攝時間: |  2011/7/8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百合 
 | 別名: |  野百合、高砂百合、山蒜頭、山石蒜、山百合、土百合、本百合、師公鈃、通江百合 | 
 | 英名: |  Taiwan Lily | 
 | 學名: |  Lilium formosanum Wallace | 
 | 科別: |  百合科(Liliaceae) | 
 | 屬別: |  百合屬(Lilium) | 
 | 花期: |  4-6月 | 
 | 海拔: |  0-3500m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中國大陸, 臺灣特有種, 屬於四種台灣原生百合之一 | 
 | 補述: |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觀賞用, 有小毒, 據說鱗莖可清涼解毒, 止咳; 種子可鎮咳 | 
 | 拍攝時間: |  2011/6/4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禺毛茛 
 | 別名: |  水辣菜、辣子草、茴茴香、大本山芹菜、毛建草、水茛、猴蒜、狐牡丹 | 
 | 英名: |  Cantonese buttercup | 
 | 學名: |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DC. | 
 | 科別: |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 屬別: |  毛茛屬(Ranunculus) | 
 | 花期: |  6-10月 | 
 | 海拔: |  低至高海拔潮濕地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台灣原生種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全株有毒, 葉片有毛, 據說可治療惡瘡, 中藥藥材 | 
 | 拍攝時間: |  2011/4/28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傅氏唐松草 
 | 別名: |  臺灣唐松草 | 
 | 英名: |   | 
 | 學名: |  Thalictrum urbaini Hayata var. urbaini | 
 | 科別: |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 屬別: |  唐松草屬(Thalictrum) | 
 | 花期: |  春夏, 主要在春天 | 
 | 海拔: |  低至中海拔山區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台灣特有種, 花白色至淡粉紅色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風輪菜 
 | 別名: |  小本夏枯草、風輪草、野涼粉藤、苦刀草、山薄荷 | 
 | 英名: |   | 
 | 學名: |  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Kuntze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風輪菜屬(Clinopodium) | 
 | 花期: |  春夏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地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馬來西亞等 | 
 | 補述: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莖葉上都有毛茸, 臺灣的風輪菜有三種:  
疏花風輪菜 - 塔花屬, 原生臺灣特有種, 多年生草本, 
臺灣風輪菜 - 風輪菜屬, 原生臺灣特有種, 高海拔, 與疏花風輪菜相較, 葉較大, 花較小, 花梗較長,  
風輪菜 - 風輪菜屬, 又稱小本夏枯草, 多年生草本 | 
 | 拍攝時間: |  2011/4/21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野牡丹 
 | 別名: |  山石榴(台灣)、大金香爐、豬古稔(廣東)、豹牙蘭(雲南)、豹牙郎木、王不留、 
王不留行、九螺仔花、倒罐草、高腳稔、地茄、金石榴、埔筆仔、豬牳稔 | 
 | 英名: |  Common Melastoma | 
 | 學名: |  Melastoma candidum D. Don. | 
 | 科別: |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 
 | 屬別: |  野牡丹屬(Melastoma) | 
 | 花期: |  5-9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南方、台灣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園藝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熱解毒, 消炎止血, 消腫止痛,  
散瘀活血; 果實可活血止血, 通經下乳; 根可健脾止瀉, 止血活瘀 | 
 | 拍攝時間: |  2011/7/1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水鴨腳秋海棠 
 | 別名: |  水鴨腳、裂葉秋海棠、台灣水鴨腳、台灣秋海棠 | 
 | 英名: |   | 
 | 學名: |  Begonia formosana | 
 | 科別: |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 
 | 屬別: |  秋海棠屬(Begonia) | 
 | 花期: |  5-10月 | 
 | 海拔: |  中低海拔(300-1500m)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台灣特有種, 花為雌雄同株異花, 雄花四瓣, 雌花五瓣,  
據說葉柄和莖吃起來有酸酸甜甜的味道, 可作為野外解渴的求生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7/1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牛軛草 
 | 別名: |  細竹篙草、書帶水竹草、中國水竹葉、水仙竹、水竹葉(台灣)、斑茅膽草、 
十二妹、雲茅草、紅韭菜、血見愁、土洋參、見血愁 | 
 | 英名: |  Simplex Murdannia | 
 | 學名: |  Murdannia loriformis (Hassk.) R. S. Rao & Kammathy.,  
Murdannia simplex auct. non(Vahl)Brenan | 
 | 科別: |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 
 | 屬別: |  水竹葉屬(Murdannia) | 
 | 花期: |  春夏(4-7月) | 
 | 海拔: |  0-1000m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大陸、越南、台灣 | 
 | 補述: |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台灣原生種, 適合庭植、盆栽, 據說可清熱, 涼血, 解毒,  
可治小兒驚風, 肺熱咳嗽, 吐血, 目赤腫痛 | 
 | 拍攝時間: |  2011/7/1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雪茄花 
 | 別名: |  紅丁香、細葉雪茄花 | 
 | 英名: |  Cigar flower | 
 | 學名: |  Cuphea iglnea, Cuphea hyssopifolia  H.B.K. | 
 | 科別: |  千屈菜科(Lythraceae) | 
 | 屬別: |  雪茄花屬(Cuphea)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墨西哥、牙買加、瓜地馬拉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多年生宿根草本, 適合觀花、花台、花壇、地被 | 
 | 拍攝時間: |  2011/7/20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天使花 
 | 別名: |  水仙女、藍天使 | 
 | 英名: |  Angel flower, Angelonia, Summer snapdragon | 
 | 學名: |  Angelonia salicariifolia Humb. Bonpl | 
 | 科別: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 
 | 屬別: |  天使花屬(Angelonia) | 
 | 花期: |  四季, 以春、夏、秋為盛開期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觀賞用, 園藝栽培 | 
 | 拍攝時間: |  2011/7/20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豔紫野牡丹 
 | 別名: |  蒂牡丹、南美野牡丹、翠藍木、紫花野牡丹 | 
 | 英名: |  Purple Glorytree,  Glory Flower, Princess Flower | 
 | 學名: |  Tibouchina urvilleana (DC.) Cogn. | 
 | 科別: |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 
 | 屬別: |  南美野牡丹屬(Tibouchina) | 
 | 花期: |  全年, 盛開期在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巴西 | 
 | 補述: |  常綠小灌木, 園藝觀賞用, 據說能治腫毒、痢疾、胃病等, 又能治關節炎、風濕 | 
 | 拍攝時間: |  2011/8/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日日春 
 | 別名: |  日日新、雁來紅、四時春、日春花、日月草、三萬花、四季花、雨傘花、金錢豹 | 
 | 英名: |  Pericuinkle、Old Maid、Rose Pericuinkle | 
 | 學名: |  Madagascar periwinkle, Catharanthus roseus(L.) G. Don | 
 | 科別: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 
 | 屬別: |  長春花屬(Catharathus)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馬達加斯加、印度 | 
 | 補述: |  多年生常綠性草本, 觀賞用庭植植材、花壇、盆栽, 全株有毒,  
據說全草入藥可止痛、消炎、安眠、通便及利尿 | 
 | 拍攝時間: |  2011/7/20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海埔姜 
 | 別名: |  蔓荊、蔓荊子、白埔姜、山埔姜、埔姜仔、埔荊茶、濱樁、小葡萄、單葉蔓荊、白背蔓荊 | 
 | 英名: |  Beach Vitex, Simple-leaf Shrub chaste tree, Coastal Kudzu | 
 | 學名: |  Vitex rotundifolia L. f.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牡荊屬(Vitex)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東亞、南亞、東南亞太平洋熱帶島嶼、日本 | 
 | 補述: |  多年生半落葉蔓性灌木, 海濱植物, 抓地力強, 具水土保持功效, 
據說果實即為著名中藥「蔓荊子」, 可治感冒, 去風邪, 解熱, 
夏天果實可以煮成涼茶飲用, 為絕佳清涼飲料, 
葉揉一揉有濃烈芳香 | 
 | 拍攝時間: |  2011/8/20 | 
 | 拍攝地點: |  新北市南雅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木槿 
 | 別名: |  水錦、白水錦(台灣)、豬油花、朝開暮落花、籬障花、清明籬、白飯花、 
大碗花、白槿花、櫚樹花、面花、雞肉花、喇叭花 | 
 | 英名: |  Shrubalthea Flower | 
 | 學名: |  Hibiscus syriacus | 
 | 科別: |  錦葵科(Malvaceae) | 
 | 屬別: |  木槿屬(Hibiscus) | 
 | 花期: |  夏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中國 | 
 | 補述: |  落葉灌木, 冬季葉子會掉光, 可做為綠籬、庭園木, 
有單瓣重瓣之分, 有黃色、粉紅色、白色、紫色等系列, 
花期很長, 每朵花均開一日就會凋謝, 韓國國花 
據說花與皮可治痢疾、白帶, 種子可治痰喘咳、神經性頭痛 | 
 | 拍攝時間: |  2011/6/19, 2011/8/14 | 
 | 拍攝地點: |  淡水河濱步道, 台北植物園, 南港公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山菊 
 | 別名: |  大吳風草(中國)、橐吾(中國、日本)、乞食碗、八角烏 | 
 | 英名: |  Farfugium japonicum (L.) var. formosanum | 
 | 學名: |  Zinnia elegans Jacq. | 
 | 科別: |  菊科(Compositae) | 
 | 屬別: |  山菊屬(FARFUGIUM) | 
 | 花期: |  秋末至初春 | 
 | 海拔: |  中低海拔(100~2000公尺)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台灣特有種, 具觀賞價值, 台灣山菊分布以北部山區為主, 尤以大屯山區最常見,  
據台灣農業委員會網站的說明, "台灣山菊" 其實是台灣原生植物 "山菊" 的變種,  
原生"山菊" 的葉緣呈圓弧狀, "台灣山菊" 的葉緣卻有7~9或更多個缺角, 狀如龜甲, 
原生"山菊" 的學名為 Farfugium japonicum(L.) Kitam. var. japonicum(Hayata) Kitam, 
據說內用可清熱, 解毒, 活血, 止血, 外敷可治蛇咬腫毒, 跌打, 燙傷, 濕疹 | 
 | 拍攝時間: |  2011/10/16 | 
 | 拍攝地點: |  陽明山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角桐草 
 | 別名: |  台灣半蒴苣苔、玲瓏草、角桐花、台灣角桐草 | 
 | 英名: |  Taiwan Bicornuta | 
 | 學名: |  Hemiboea bicornuta (Hayata) Ohwi | 
 | 科別: |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 
 | 屬別: |  角桐草屬(Hemiboea) | 
 | 花期: |  9月~1月 | 
 | 海拔: |  中低海拔山區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 | 
 | 補述: |  台灣特有種, 多年生草本, 觀賞、藥用, 據說能安定腦神經,  
全草可清熱解毒、生津止血、止咳利尿 | 
 | 拍攝時間: |  2011/10/23 | 
 | 拍攝地點: |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松葉牡丹 
 | 別名: |  半支蓮、日照草、洋馬齒莧、大花馬齒莧、太陽花、午時花、午時草、 
五色草、松葉玫瑰、半日花、金錢花、萬年草、刺塔、老鼠花 | 
 | 英名: |  Rose Moss, Garden Portulave, Sunplant | 
 | 學名: |  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 
 | 科別: |  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 | 
 | 屬別: |  馬齒莧屬(Portulaca) | 
 | 花期: |  春夏秋季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 | 
 | 補述: |  一、二年或宿根多年生草花, 花壇或盆栽, 上午開花, 下午凋謝,  
據說幼嫩部份可食用, 全草搗碎外敷可消腫清熱, 散瘀止血 | 
 | 拍攝時間: |  2011/7/3 | 
 | 拍攝地點: |  台北街道, 新山夢湖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葛藤 
 | 別名: |  山葛、葛麻藤、大葛藤、乾葛、山肉豆、台灣葛、葛藤草、野葛、 
雞齊、黃斤、刈根、粉刈根、白肉豆 | 
 | 英名: |  Taiwan kudzu, Kudzu, Lobed Kudzuvine | 
 | 學名: |  Pueraria montanus (Lour.) Merr. | 
 | 科別: |  豆科(Leguminosea) | 
 | 屬別: |  葛藤屬(Pueraria) | 
 | 花期: |  8-11月 | 
 | 海拔: |  低於500公尺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 
 | 補述: |  多年生強韌蔓性藤本植物, 莖皮可製成繩索, 
據說葉可當飼料, 根可磨製葛粉供食用, 可治感冒、口渴、消腫等, 
花可解酒、清胃熱、治頭痛, 曬乾後煎服, 莖葉可止血、消腫, 
種子可治下痢、解酒毒 | 
 | 拍攝時間: |  2011/11/5 | 
 | 拍攝地點: |  關渡竹圍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大鄧伯花 
 | 別名: |  藍天藤、孟加拉右旋藤、翼柄鄧伯花、黃花山牽牛、大花老鴉嘴、異葉老鴨咀、 
大花山牽牛、通骨消、老鴉杓、山牽牛 | 
 | 英名: |  Large-flowered Thunbergia, Bengal Clockvine, Blue Trumpetcreeper,  
Sky Flower, Bluesky Vine | 
 | 學名: |  Thunbergia gradiflora (Roxb. ex Rotter) Roxb.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鄧伯花屬(Thunbergia) | 
 | 花期: |  全年均能開花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孟加拉 | 
 | 補述: |  常綠至半落葉藤本, 用於蔓籬、花廊或蔭棚,  
據說根、花、種子可袪風, 治風濕, 跌打, 骨折, 
根皮、莖、葉可治蛇咬傷, 瘡癤 | 
 | 拍攝時間: |  2011/11/5 | 
 | 拍攝地點: |  關渡竹圍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龍吐珠 
 | 別名: |  珍珠寶蓮、臭牡丹藤、白花蛇舌草、九龍吐珠、一點紅、常山海州 | 
 | 英名: |  Bleeding Glorybower, Bleeding Heart Vine, Bleeding Heart Glorybower, Bag Flower | 
 | 學名: |  Clerodendrum thomsoniae Balf. f. | 
 | 科別: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 屬別: |  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 
 | 花期: |  晚春至秋季, 6~10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非洲 | 
 | 補述: |  常綠半蔓性灌木, 適合花廊、花架、牆籬、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11/12, 2011/12/28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龍芽草 
 | 別名: |  仙鶴草、牛尾草、牛尾花、黃龍牙、黃龍尾、金頂龍芽、老鸛嘴、 
草龍牙、馬尾絲、石打穿、狼牙草、脫力草 | 
 | 英名: |  Hairyvein Agrimonia, Cocklebur | 
 | 學名: |  Agrimonia pilosa Ledeb., Agrimonia eupatoria L.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龍芽草屬(Agrimonia) | 
 | 花期: |  夏秋, 7~11月 | 
 | 海拔: |  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琉球及西伯利亞 | 
 | 補述: |  多年生直立草本, 台灣生長於北部及中部低海拔約 1000 公尺以下,  
據說全草可供藥用, 切段曬乾使用, 收劍止血、消炎止痢、健胃涼血, 
根可解毒驅蟲, 小根莖之芽可驅蟲解毒, 治絛蟲病, 陰道滴蟲病, 瘡瘍疥癬, 痢疾, 
可作飲料用, 含豐富的單寧酸, 具有良好的收斂效果 | 
 | 拍攝時間: |  2011/11/1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秘魯水丁香 
 | 別名: |   | 
 | 英名: |  ludwigia, Peruvian primrose, Peruvian primrosebush, Peruvian primrose-willow, water-primrose | 
 | 學名: |  Ludwigia peruviana (L.) H. Hara | 
 | 科別: |  柳葉菜科(Onagraceae) | 
 | 屬別: |  水丁香屬(Ludwigia) | 
 | 花期: |  夏秋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南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水生植物 | 
 | 拍攝時間: |  2011/11/1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許氏草 
 | 別名: |  馬醉草、長冠花、同瓣草、長星花、麻辣草 | 
 | 英名: |  Star of Bethlehem, Shrub Hare-bell | 
 | 學名: |  Hippobroma longiflora (L.) G. Don | 
 | 科別: |  桔梗科(Campanulaceae) | 
 | 屬別: |  風鈴草屬(Campanula) | 
 | 花期: |  7-11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美洲、大洋洲、非洲等熱帶地方, 馬達加斯加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 白色乳汁有劇毒, 據說全草有麻痺、止痛、解毒、消腫之效 | 
 | 拍攝時間: |  2011/11/1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青葙 
 | 別名: |  崑崙草、野雞冠、狗尾莧、雞冠花、雞冠莧、草決明、萋蒿、野雞頭、土雞冠 | 
 | 英名: |  Feather Cockscomb | 
 | 學名: |  Celosia argentea L. | 
 | 科別: |  莧科(Amaranthaceae) | 
 | 屬別: |  青葙屬(Celosia) | 
 | 花期: |  春末至深秋 | 
 | 海拔: |  低海拔至1100m | 
 | 分布: |  原產於熱帶亞洲 | 
 | 補述: |  一年生草本, 白或紫紅色, 藥用及食用,  
據說種子去雜質曬乾, 入藥稱「青葙子」, 亦稱「草決明」,  
有祛風熱、明耳目、益腦髓的功用, 可治目赤腫痛、高血壓、障翳、疥癩等; 
莖葉及根可清熱, 止血, 殺蟲; 青葙嫩葉用開水多燙幾次, 去除澀味和紅色素, 野菜 | 
 | 拍攝時間: |  2011/11/12 | 
 | 拍攝地點: |  中正紀念堂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山芙蓉 
 | 別名: |  台灣芙蓉、狗頭芙蓉、三醉芙蓉、 | 
 | 英名: |  Taiwan Hibiscus | 
 | 學名: |  Hibiscus taiwanensis Hu | 
 | 科別: |  錦葵科(Malvaceae) | 
 | 屬別: |  木槿屬(Hibiscus) | 
 | 花期: |  花期在8至10月,果期在11至12月 | 
 | 海拔: |  中低海拔 | 
 | 分布: |  原產地台灣, 台灣原生植物 | 
 | 補述: |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適合綠籬、庭園木及水土保持, 木頭可供製木屐, 樹皮可做繩索; 
花開放時, 初為白色, 午後變為稍帶粉紅色, 下午變為粉紅色; 
據說根及幹切片可入藥, 有消炎、解毒、清肺、涼血之效; 
花可生炒或涼伴或裹粉油炸, 不過很涼, 吃多了傷身 | 
 | 拍攝時間: |  2011/11/1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蒙特登慈菇 
 | 別名: |  蒙的慈菇、爆米花慈菇 | 
 | 英名: |  Giant arrowhead, Giant arrowleaf, Sagitaria gigante, Flecha | 
 | 學名: |  Sagittaria montevidensis | 
 | 科別: |  澤瀉科(Alismataceae) | 
 | 屬別: |  慈菇屬(Sagittaria) | 
 | 花期: |  花期在3至11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巴西, 祕魯, 阿根廷, 智利( | 
 | 補述: |  多年生挺水草本, 觀賞用 | 
 | 拍攝時間: |  2011/11/20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桂葉黃梅 
 | 別名: |  米老鼠樹、金蓮木 | 
 | 英名: |  Mickey Mouse Plant, Thomas' Bird's-eye Bush, Ochna thomasiana | 
 | 學名: |  Ochna kirkii, Ochna serrulata | 
 | 科別: |  金蓮木科(Ochnaceae) | 
 | 屬別: |  金蓮木屬(Ochna), 別名似梨木屬 | 
 | 花期: |  花期三至四月, 果期五至六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非洲南部亞熱帶地區 | 
 | 補述: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園藝觀賞用,  
葉片像桂花的葉子, 花有5片黃色花瓣, 形狀與梅花相似, 故名為 "桂葉黃梅",  
果實原是綠色, 逐漸成熟後轉成黑色, 形狀酷似米老鼠的頭部, 故稱為米老鼠樹 | 
 | 拍攝時間: |  2011/11/23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粉萼鼠尾草 
 | 別名: |  修容緋衣草、藍花鼠尾草、一串紫 | 
 | 英名: |  Mealy Sage | 
 | 學名: |  Mealy sage Salvia farinacea Benth.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鼠尾草屬(Salvia) | 
 | 花期: |  全年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北美德州、墨西哥 | 
 | 補述: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適合花壇或盆栽 | 
 | 拍攝時間: |  2011/12/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一串紅 
 | 別名: |  爆竹紅、炮仔花、緋衣草、象牙海棠、象牙紅、西洋紅、牆下紅 | 
 | 英名: |  Scarlet Sage, Redstring | 
 | 學名: |  Salvia splendens, Salvia splendens Ker-Grawl. Salvia splendens Ker. Grawl. Salvia splendens Ker. | 
 | 科別: |  唇形科(Lamiaceae) | 
 | 屬別: |  鼠尾草屬(Salvia) | 
 | 花期: |  秋末至隔年早春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巴西 | 
 | 補述: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或矮灌木植物, 適合花壇或盆栽, 據說全草可藥用, 
栽培上有多種變種, 依花色與高度之不同, 可以分為一串白、一串紫、一串粉紅及矮一串紅等 | 
 | 拍攝時間: |  2011/12/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藍星花 
 | 別名: |  星形花、雨傘花、草本仙丹花 | 
 | 英名: |  Blue Daze | 
 | 學名: |  Oxypetalum caeruleum. | 
 | 科別: |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 
 | 屬別: |  藍星花屬(Oxypetalum) | 
 | 花期: |  花期全年不斷, 以夏季最盛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北美洲 | 
 | 補述: |  多年生木本植物, 可作庭園美化、盆栽、花壇 | 
 | 拍攝時間: |  2011/12/11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台灣油點草 
 | 別名: |  石溪蕉、石水蓮、竹葉草、黑點草 | 
 | 英名: |  Taiwan Toadlily | 
 | 學名: |  Tricyrtis formosana, Tricyrtis formosana Baker | 
 | 科別: |  百合科(Liliaceae) | 
 | 屬別: |  油點草屬(Tricyrtis) | 
 | 花期: |  秋冬 | 
 | 海拔: |  800-3000m | 
 | 分布: |  原產於台灣, 臺灣特有種 | 
 | 補述: |  多年生草本植物, 觀賞用, 據說可治喉痛、扁桃腺炎、眼疾等, 全草可清熱利尿 | 
 | 拍攝時間: |  2011/12/16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柳葉水蓑衣 
 | 別名: |  水蓑衣、魚骨草、大青草、九節花 | 
 | 英名: |  Liu Yeshui rain clothes | 
 | 學名: |  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 
 | 科別: |  爵床科(Acanthaceae) | 
 | 屬別: |  水蓑衣屬(Hydrophila) | 
 | 花期: |  秋冬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地台灣, 亦分布於東南亞、中國大陸、日本及琉球 | 
 | 補述: |  一年生或多年生挺水性草本, 觀賞用, 據說全草可清熱解毒, 化瘀止痛 | 
 | 拍攝時間: |  2011/12/17 | 
 | 拍攝地點: |  新北市浮洲濕地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毛布勒德藤 
 | 別名: |  野海棠 | 
 | 英名: |  Bredia Hirsuta | 
 | 學名: |  Bredia hirsuta Blume var. hirsuta | 
 | 科別: |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 
 | 屬別: |  金石榴屬(Bredia) | 
 | 花期: |  夏季至秋季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日本。琉球群島。臺灣產於全島中南部山區及東部海岸山脈 | 
 | 補述: |  草本或半灌木, 全株有毛, 幼枝紅色, 後逐漸變為綠色;  
詳見 "台灣毛布勒德藤(野牡丹科)之觀察與東亞布勒德屬植物之新學名組合" | 
 | 拍攝時間: |  2011/12/28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翠梅 
 | 別名: |  西洋梅、郁李、山李、爵李、雀梅、鬱李、車下李 | 
 | 英名: |  Dwarf Flowering Cherry | 
 | 學名: |  Prunus glandulosa 'Multiplex', Prunus glandulosa Thunb., Prunus japonica Thunb., Prunus japonica cv. | 
 | 科別: |  薔薇科(Rosaceae) | 
 | 屬別: |  梅屬(Prunus) | 
 | 花期: |  春夏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中國及日本 | 
 | 補述: |  一年生落葉灌木, 觀賞用及藥用, 大型盆栽, 庭園美化, 
據說種子可潤燥滑腸, 下氣, 利水, 治腹脹, 便秘, 水腫等. | 
 | 拍攝時間: |  2012/2/4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非洲芙蓉 
 | 別名: |  百鈴花、吊芙蓉、熱帶繡球花、非洲繡球、芙蓉繡球、粉紅球 | 
 | 英名: |  Pinkball, Scarlet Dombeya, Tropical Hydrangea | 
 | 學名: |  Dombeya wallichii (Lindl.) K. Schum. | 
 | 科別: |  梧桐科(Sterculiaceae) | 
 | 屬別: |  非洲芙蓉屬(Dombeya) | 
 | 花期: |  冬季(12月至翌年3月) | 
 | 海拔: |   | 
 | 分布: |  原產於東非、馬達加斯加等地 | 
 | 補述: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蜜源植物, 觀賞價值高, 公園植栽或盤栽,  
繖形花序, 一個花球可包含20多朵粉紅色的小花, 像一個繡球,  
每朵有5塊花瓣, 有一白色星狀雌蕊及多枝雄蕊圍繞. | 
 | 拍攝時間: |  2/10/2012 |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 | 
 | 資料來源: |  網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