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都說今年鳥況不如去年之際, 這隻灰鵐的出現扭轉整個局勢, 揭開2015年冬季迷鳥大爆發序幕, 後續幾個月中, 迷鳥一波波出現, 包括過去70多年來台灣僅有3筆記錄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丹頂鶴, 還有赤頸鶇、大天鵝(黃嘴天鵝)、小天鵝、大紅鶴、紅喉潛鳥、褐頭鵐、白頂鵐、黑頭鵐等等, 說今年迷鳥大爆發一點也不為過, 研判大概是因為今年氣候異常寒冷, 連陽明山都打破多項記錄在海拔400多公尺下雪, 極凍寒流迫使鳥類不得不往更南遷徙, 灰鵐在台灣不僅是迷鳥級, 過去網路有記載的也只有幾次(2010年11月...), 稀有程度可見一般, 這次現身野柳, 理所當然又造成大轟動, 野柳真的是賞鳥樂園, 突出台灣本島北部海岸, 像一個跳板, 是北方鳥類南下度冬的必經之地.
↓ 灰鵐, 外觀普普通通, 看似黑臉鵐母鳥, 攝於野柳 11/27/2015,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容





| 中文名: | 灰鵐 | 
| 英名: | Grey Bunting, Gray Bunting | 
| 別名: | |
| 學名: | Emberiza variabilis (Temminck, 1836) | 
| 目名: |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 科名: | 鵐科(Emberizidae) | 
| 種別: | 獨立種 | 
| 保育等級: | IUCN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物種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稀有迷鳥 | 
| 主要食物: | 種子、草籽、穀類等等 | 
| 棲地: | 森林、草叢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常單獨於草叢吃草籽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17cm, 頭央線及眉斑淡褐色, 外側尾羽無白色. 夏羽: 雄成鳥上半身大致為灰褐色, 下半身大致為灰色, 背部有黑色縱紋, 腹部有淡黃褐色斑; 雌成鳥上半身大致為褐色, 下半身大致為灰褐色, 背部與腹部有黑褐色縱紋, 腳粉紅肉色, 上啄黑色, 下啄粉紅肉色, 嘴尖黑色 冬羽: 雄成鳥大致似夏羽, 唯翼緣栗褐色, 下半身大致為淺灰色; 雌成鳥上半身大致為褐色, 背部有黑色縱紋, 下半身大致為灰褐色, 腹部有黑褐色縱紋, 尾上覆羽栗褐色, 尾羽褐色, 中央尾羽栗褐色, 腳粉紅肉色, 上啄黑色, 下啄粉紅肉色, 嘴尖黑色 相似鳥種: 雌成鳥外觀似黑臉鵐母鳥, 差別在於灰鵐外側尾羽無白色, 黑臉鵐外側尾羽白色, 灰鵐胸腹偏灰色, 黑臉鵐偏白偏黃或偏黃褐色, 灰鵐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栗褐色, 黑臉鵐偏褐色  | 
| 繁殖地: | 繁殖於勘察加半島、庫頁島、日本等地 | 
| 避寒或避暑地: | 冬季南遷至日本中南部、南韓等地避寒 | 
| 拍攝時間: | 11/27/2015 | 
| 拍攝地點: | 野柳 | 
| 資料來源: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 Emberiza variabi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22721003A66981420.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5-4.RLTS.T22721003A66981420.en. Downloaded on 15 February 2016.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