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鵐在台灣被列為不普遍過境鳥, 幾乎年年在野柳被發現, 數量稀少, 據估每年來台數量不到1000, 但在全球數量不少, IUCN把牠們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繁殖期雄鳥為醒目的栗褐色+黃色, 是鳥友注目焦點之一, 和大部份鵐科鳥類一樣, 銹鵐主食穀類及草籽, 據說繁殖期主食昆蟲, 資料來源: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Emberiza ruti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20969A39905781.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20969A39905781.en . Downloaded on 12 October 2015.
↓ 以下皆雄鳥, 鏡頭短, 照片傷眼, 謝謝包涵! 攝於野柳, 4/23/2015




| 中文名: | 銹鵐 | 
| 別名: | 栗鵐 | 
| 英名: | Chestnut Bunting | 
| 學名: | Emberiza rutila (Pallas, 1776) | 
| 目名: |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 科名: | 鵐科(Emberizidae) | 
| 種別: | 獨立種 | 
| 保育等級: | 無危(Least Concern) | 
| 出現季節及頻率: | 不普遍過境鳥 | 
| 主要食物: | 穀類、草籽、昆蟲等等 | 
| 棲地: | 灌木叢、林緣 | 
| 海拔: | 低海拔 | 
| 習性: | 常單獨活動 | 
| 特徵: | 一般特徵: 長約14公分, 繁殖期雄鳥上體大致為栗褐色, 喉及上胸栗褐色, 下胸及腹部黃色, 胸腹兩側有灰黑色條紋, 初級飛羽黑色, 上啄暗灰色, 下啄灰白色並有極淡的栗褐色, 腳栗褐色; 非繁殖期雄鳥上體顏色較暗一點; 雌鳥上體大致為暗褐色, 下體大致為黃白色.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 
| 繁殖地: | 主要繁殖於西伯利亞、蒙古、內蒙古、中國大陸東北(黑龍江、吉林)等地 | 
| 避寒或避暑地: | 冬季南遷至中國大陸南部、中南半島(緬甸、泰國、越南、寮國)、印度、尼泊爾等地避寒, 過境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台灣等地 | 
| 拍攝時間: | 4/23/2015 | 
| 拍攝地點: | 野柳 | 
| 資料來源: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Emberiza rutil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22720969A39905781. http://dx.doi.org/10.2305/IUCN.UK.2012-1.RLTS.T22720969A39905781.en . Downloaded on 12 October 2015. | 
| 補述: |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