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白冠雞(Common Coot), 1/20/2015

白冠雞在台灣是普遍冬候鳥, 宜蘭冬天常見大批聚集於池塘或魚塭, 混棲於其他水鳥之中, 新北市金山的清水濕地河道中以及五股濕地水塘中亦常出現, 唯數量不多, 通常僅個位數; 白冠雞和台灣本土留鳥紅冠水雞外觀相似, 同屬於秧雞科, 主要差別在於, 白冠雞嘴基部及前額白色, 而紅冠水雞嘴基部及前額紅色.



↓ 冬羽, 攝於桃園縣蘆竹鄉, 1/20/2015

IMG_3047 白冠雞 Common Coot





IMG_3049 白冠雞 Common Coot





中文名:白冠雞
別名:白骨頂
英名:Common Coot, Eurasian Coot, Coot, European Coot
學名:Fulica atra atra (Linnaeus, 1758)
目名:鶴形目(Gruiformes)
科名:秧雞科(Rallidae)
種別:指名亞種
保育等級:IUCN 紅皮書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
出現季節及頻率:普遍冬候鳥
主要食物:以嫩葉、幼芽和藻類為主,也吃穀物種子。動物性食物包括蠕蟲、螞蟥、軟體動物、蝦、昆蟲成蟲和幼蟲、蜘蛛、魚及魚卵、蛙、鳥及鳥卵和小哺乳動物。
棲地:靜水湖泊和面積廣闊的池塘等等
海拔:低海拔
習性:多聚集成群棲息於靜水湖泊和面積廣闊的池塘
特徵:一般特徵: 長約40公分. 頭和頸純黑而輝亮,背面及兩翼石板灰黑色,向體後漸沾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第1 初級飛羽外 邊緣白色,其餘初級飛羽羽端黑色,次級飛羽羽端中央白色;腹面淺石板灰黑色,胸、腹中央羽色較淺,羽端蒼白色,尾下覆羽黑色; 喙端灰色,基部淡肉紅色;幼鳥頭側、頦、喉及前頸灰白色,雜有黑色小斑點,頭頂黑褐色,雜有白色細紋。
夏羽:
冬羽:
相似鳥種: 白冠雞和台灣本土留鳥紅冠水雞外觀相似, 主要差別在於, 白冠雞嘴基部及前額白色, 而紅冠水雞嘴基部及前額紅色
繁殖地:繁殖於大部份歐洲與亞洲中緯度廣大地區, 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到裏海與黑海周遭及以北、烏茲別克、哈薩克, 延伸到中國大陸種部與北部, 以及朝鮮半島、日本與庫頁島等等
避寒或避暑地:過冬於歐洲與亞洲南部、非洲北部、澳洲及紐西蘭, 亦過冬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日本及台灣等等
拍攝時間:1/20/2015
拍攝地點:桃園縣蘆竹鄉
資料來源:以上學名資料來自臺灣物種名錄陳添財,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以上部份資料來自臺灣生命大百科顏重威,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國際 授權條款釋出。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 Fulica atr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4.3. . Downloaded on 28 April 2015.
補述:


資料來自於網路, 若有誤, 歡迎指正, 謝謝光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